第116章小张老师的迷茫

作者:荒原骆驼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思,因为南疆在外地人的眼里就是落后、干旱、偏远和艰苦的地方,因此凡是好点学校毕业的师范生和经济较好地区的青年教师都不愿意来南疆当老师。

来长短期支教的老师总有个期限,而且即使是三年期的老师也无法完整带一届学生,教学质量和持续性难保证,一个老师一种风格,老师和学生时间长了就比较了解每一个学生,教学的针对性和细化比较好,老师不长期这些都有点问题。

另外一个方面,愿意来南疆的老师有一部分是从就业前景不太好的学校毕业的,在南疆发展的前途比留在内地好。另外就是家乡经济发展滞后,来南疆淘金的‘出阳关’的人,比如这个小张老师的老家比南疆条件还差,所以他义无反顾的来了南疆。

带着理想来支教部分人理想很丰满,但一段时间后会有越来越大的心理障碍,他们会思考值不值的问题。和早前的一些山区学校没老师不同,南疆缺的是会汉语受过高等教育的科班老师,所以来支教的老师并不算是学校的支柱,可能会产生不被重视的错觉。

而从内地经济落后区域来的老师,虽然比城里老师能吃苦,也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却在心态和技能上比大城市来的老师普遍有较大的差距,造成了一些落差和不自信。比如华雯可以算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人又漂亮,又不会为收入斤斤计较,还留过学。这会让一些老师很自卑和没有自信。

“国家也注意到了,给老师安排了很多培训。比如安排到北上广一流高校学习深造,或者交流到内地知名中小学培养锻炼。但从学生的考试成绩、升学情况等数据来看,我们的学校和内地学校的差距还是非常巨大的。”小张老师说道。

“你们很伟大,做的事业是利国利民的高尚事业,是积善行德的事,我就是被你们的精神感动才来到喀什生活创业的。希望你们能坚持下去,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的。”我说道。

说实话,我对教育这块了解并不多,因此不知道该怎么样鼓励他。

之后我们又聊了聊这里的风土人情,聊了些全面教育后家长和孩子的反馈。

“国家给南疆教育的投入很大,在提出全面义务教育目标后的短时间内就做到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全面免费义务教育,现在我们这里没有一个孩子失学,这已经比内地先进了,我相信内地还存在失学儿童。”小张老师说道。

他说刚开始来南疆的时候发现农村的文盲率很高,现在他的很多学生在家里已经是文化水平最高的人了。

这些中小学生已经开始发挥有文化的作用,比如帮家里看化肥和农药的说明书,比如给父母读农业种植书籍里的内容,甚至给老师当老师,教父母说国语给父母扫盲的......。

“小张老师,我对你能到喀什的农村来当老师很敬佩,现在是一个逐利的社会,个体很难有高尚的情怀了。最早那种开发大西北时的为了国家、为了新疆人民的福祉来奋斗的知青和兵团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