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六章:抗金援朝

作者:崛起的石头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德格类,爱新觉罗宗族人,努尔哈赤第十子,今年已经三十余岁。

相比他的两个哥哥,皇太极和代善,德格类这个两黄旗的宗亲显得有些中庸。

他有些战功,但却比不上很多出身比他低的八旗贝勒。

若不是努尔哈赤第十子这个身份吊着,令皇太极信任,也根本轮不到他来执掌组建后镶黄旗。

话说回来,现在四大贝勒共同执政时期,能让皇太极真正信任的人没有多少。

德格类是宗亲,身旁总是围绕着一群八旗宗亲。

他支持皇太极,就如同多铎不遗余力地跟随多尔衮一样,对皇太极声势的助涨十分重要。

就算皇太极知道德格类带兵打仗的能耐甚至比不上很多镶黄旗军中的贝勒,还是以他为镶黄旗的贝勒。

而因为努尔哈赤第十子的原因,德格类执掌镶黄旗,也并未遇到什么阻挠。

尽管,很多人在心里对他不服。

这天是明军不知多少次地来攻打长甸堡了,德格类已经从先前不敢怠慢的态度,变成了眼下甚至懒得动弹一步。

看着汇报明军来袭的牛录章京,德格类依旧是满不在乎,手里拿着一本三国,念道:

“兵法云,百里趋利者军半至。”

“我看,明军自宽甸堡长途跋涉,既无充足给养,也无任何修整,不足为虑!”

看起来,他是被三国迷得不轻。

其实也难怪,三国在八旗军中的流行,这还要从皇太极开始说起。

皇太极自幼就喜欢汉文化,而读三国,恰好是他最喜欢做的事。

很多人都知道,皇太极家里一本三国,外出时,无论行军打仗还是到处巡视,身上必然也会带着一本。

而打败代善,继任汗位后,皇太极更是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强加给了八旗将领们。

他规定,八旗军中,牛录及以上的将官,必须人手一本三国,当然女真人、蒙古人、汉人,都要如此。

看了多年三国的皇太极,愈发对里面诸葛亮的用兵入神,周郎的多谋善断深深折服。

他认为,这是汉人几千年文化中兵法的结晶。

读懂了三国,带兵打仗,必将无往而不利!

德格类起初是拒绝的,被迫看了多年,现在也比觉得这本书实在是有意思。

很多情况,在现实中都能找到印证。

就像现在这样,明军多次来袭,必然是想疲惫自己,越是这样,他们越不会攻城。

亲自登城守了几次以后,德格类更加笃定这个想法。

实际上,他猜对了前半部分。

曹文昭的确是打着不让鞑子们好过的意思,以宽甸余下四堡的军力来看,守城尚可,攻城就很捉襟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