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这些东西,寻常百姓用不起,用来贸易,也没哪个国家会非常需要。
乾纲独断也好,独断专行也罢,总而言之,在朱由校拍板之后,这奴儿干都司是又算收回来了。
可是接下来的问题又来了,怎么管?
经过这么些年的战乱,还有建州蛮夷的荼毒祸害,就算是辽东一带,也变得人烟稀少、百废待兴,更别提遥远的奴儿干都司北部了。
辽军一路向上,兵锋所向,无论当地土著还是逃逸的伪金人员,全都畏惧臣服,倒旗易帜。
然而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
现在的奴儿干都司,除了给朱由校带来一个所谓“恢复大一统”的成就以外,几乎是只能起到拖累大明的地步。
针对奴儿干都司的问题,朱由校已经思索了几个昼夜,最后觉得,还是要花费大力气,在当地形成稳固而有效的统治。
这是着眼于长期,奴儿干都司这个地方,朱由校觉得如果自己不去收回来,今后也就这样了。
在自己之后,很难有人花费力气与管这个地方。
如此大的领土,就这样白白便宜了毛子,朱由校不甘心,而且也要为日后我国的版图考虑不是?
“忠贤哪,你说说,奴儿干都司这个地方,要怎么去管?”朱由校背着手,缓缓走回御座边上,喝了一口宫娥刚倒上的温茶,说道:
“朕忽然觉得,是不是朕错了,就不该收回来?”
魏忠贤立刻就明白皇帝的意思了,说道:“爷,那帮大臣,个个都是看着自己个儿的利益。”
“您却是为了咱大明的万世之后考虑,他们目光短浅,自然看不出来。”
听这话,朱由校来兴趣了,笑着问道:“你知道?”
魏忠贤谄媚道:“其实也好解决,如今国内灾荒严重,土地颗粒无收,即便朝廷也手济不过来。”
“倒不如让那些无家可归的灾民,迁徙往奴儿干都司的北部,在那里开垦荒地,由朝廷租赁农具。”
“人多了,慢慢也就繁荣起来了。”
这就是朱由校喜欢和魏忠贤说话的原因,大臣们或为了名声,或为了各自利益,往往是选择顶撞圣颜。
可他却不会,他说的,永远是自己想听的。
“是啊,大明现在,最不缺的就是人……”朱由校叹了口气,也是颇有些无奈。
如果没有现在即将突破一亿人口大关这个前提,朱由校还真不敢随便接奴儿干都司这个烂摊子。
至于说军队,更好处理了,从内地调呗,然后再招,在满足地方需要之前,兵员质量可以先缓一缓,活人还能叫尿憋死。
管理的方法嘛,倒是可以学一学后世的鞑清,在奴儿干都司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改由朝廷派遣流官管理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