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东方的帝国学院

作者:崛起的石头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九月上旬,辽地吹至北京城的风儿似夹带了一丝凉意,紫禁城上空竟淡淡飘落银雪。

上次西南之役,还有王化贞曾在辽东的所作所为,都让朱由校看见了这个时代将官们战争知识的薄弱,还有士子们的迂腐。

朱由校的目光很长远。

每个月就毕业一批武院学员,这个速度,已经够用了,欲速则不达!

简单来说,帝国学院将用一个月的时间,教这些大字不识一个的将官们读书识字,还有最基本的战争知识。

朱由校决定选出一批真正经过实战的将领充作教官,亲自担任帝国学院的院长。

以现在人普遍的识字水平来看,七天肯定不行。

拿破仑定了七天。

朱由校也打算用最短的时间,让武院的基层将官们迅速结业,然回到所属的部队中,边留驻边学习。

这样的军队一旦成型,是极其可怕的。

后世拿破仑建立军事学院,让所有军官进入军事学院深造,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将法国军队打造成了一直拥有高素质军官团队的强军。

至于武院,朱由校是想学习拿破仑。

他们和读死书的士子们不同,这些人满腔都会存有一颗爱国之心,让大明变得更加强大、稳定,就是他们的诉求。

第一批帝国学院的文人成长起来后,第二批、第三批就会源源不断,这些人可以深入各个领域,作为基层官员,发光发亮。

文院,短期内朱由校并不指望他们能有所作为,这是个长期投资,如果有用,会在十年内给大明加一个永久性收益。

简单来说,帝国学院在成立后,会分为文、武两大院。

流民一多,无家可归的小孩也多,这些吃不饱、穿不暖,活下去都成问题的孩子,就是朱由校看重的后继力量。

现在各地什么最多?流民最多!

就算有,那也是极少数!

那些自幼熟读四书五经的文人,个个志比天高,以抨击朝政为荣,指望他们能尽心尽力的给自己办事,属实不太可能。

韩爌方才所说,正中他的下怀。

看见西班牙建立帝国学院的消息,朱由校头一个想到的就是为什么自己不能也建一个?

这可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头一遭!

让他感兴趣的点,不是韩爌猜中了自己的想法,而是这位如今的东林魁首、内阁首辅,居然请命建立武学院。

朱由校觉得有点意思了。

“当然,也可以令基层武官分批进入帝国学院,挑选临阵经验充足的大将作为教官,提高武人素质。”

“但臣觉得,与其让这些无家可归的孩童活活冻死、饿死,莫不如让他们进入帝国学院,深受国恩,长大后为国效力,为皇上效力!”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