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吾心安处是吾乡 第八十章 宋濂进谏

作者:名剑山庄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p>

别的不说。刘伯温就是元代进士出身。

宋濂觉得,只要能让大明恢复科举,即便而今死了,也不枉了。

才有今日劝谏,他明知道,他多次上书,都石沉大海。毫无音讯,这已经表明了朱元璋的态度。但是他依旧要等今日早朝,来逼一逼朱元璋。

宋濂的这种心态,没有想瞒过人,也瞒不了人。

太子见宋濂如此,脸上已经露出了担忧的神色。而朱元璋面沉如水,对这样的局面,朱元璋见过太多了。但也有几分恼怒。

朱元璋说道:“宋学士,此事关系国家大政。非一言所能决定,今日天色不早了。先散了吧。”

“陛下。”宋濂厉声说道:“正因为科举是天下大政,才万万不可姑息。治天下首在得人。得人之道莫过科举,此唐宋之旧策,宜用于而今。陛下有什么好犹豫的。臣不才,愿意为陛下解惑一二。”

人不是畏死,奈何以死畏之?

宋濂此刻也是豁出去了,一下子将朱元璋逼到了墙角。

让朱元璋感到进退两难。

如果宋濂再年轻一点,朱元璋毫不犹豫地下令杖责。但是而今宋濂白发苍苍,走路都要人搀扶,这样的人,不去动。都有可能立即倒地身亡。

不管是出于优待老臣,还是为自己的名声着想,都不宜让宋濂死在这里。

更不要说,这里面还有太子。

太子与宋濂几十年的师徒之情,太子定然要回护宋濂,他动宋濂,今日又要与太子争执。这也不是朱元璋所愿意的。

历史上,朱元璋对重开科举并没有设立什么阻碍。也就是在洪武十五年重开科举。但这一件事情在今年,也是洪武十四年就开始筹备了。

也没有这么大风波。

但是而今,朱元璋看到科举的弊端。

什么弊端,八股取士,科举为结党根结。等等方面。

所以,朱元璋是否恢复科举要重新思量。朱元璋可不想,前脚刚刚恢复科举,后脚就废了。这种朝令夕改,不利于朝廷的威信。

所以,才屡次拒绝宋濂。只是今日不得不回应了。

朱元璋说道:“朝廷以国子监取士,效果不错,朕意今后官员皆出国子监。科举之事,缓一缓再说吧。”

朱元璋有些失算了。

在这种关键问题上,宋濂其实也不是一个人在作战。

真是宋濂作为文坛大宗师,身负很多人的期望。这才出来打第一枪。科举之事,关系到太多人的利益了,甚至不用勾连,立即有人呼应。

“陛下。臣国子监祭酒宋讷有下情上秉。”忽然一个干瘦的小老头大声说道。

朱元璋眼睛微微一眯,从口中吐出一个字来说:“讲。”

国子监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