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膝下有俩子,长公子扶苏和二公子胡亥。
长公子扶苏自幼生活在深宫之中,掌握的知识和兵法都来自丝帛和学者的讲述,自身是没有任何实战操练的经验,在想法上比较偏向儒家思想而让始皇帝有些针对之意。
当然,倒不是儒家思想不好,而是不太符合大秦立国的理念。
引用孔子先生的话,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怨报怨,以德报德。
简单来说,你对我好,我就你好,你对我不好,我就对你不好。
现如今朝堂之中隐患暗藏,容不得等对方先动手才还展开击。
抛开儒家先不说,大秦是因什么才崛起的?
法家思想。
法家思想中最具代表的,便是商鞅的商鞅变法。
其中,大秦真正在六国之中崛起为强国的转折点。
乃是在商鞅提出变法之后,以近乎苛刻的赏罚分明理念等才奠定的法治基础。
最直接的理念便是,以军功兑换奖赏的方式鼓励将士上场厮杀,完全是靠自己的能力而换来的奖赏。
这就让很多大秦将士,为了得到奖赏而挥洒血与汗水。
这是上家和下家的直接交易没有中间商赚差价,能不让人为之卖力么?
相比儒家的理念而言,法家的思想说白了就是,能动手绝不多逼逼。
长公子扶苏和儒家走得进,始皇帝当然不会很开心,毕竟大秦崛起靠的不是儒家思想。
相比之下二公子胡亥,则是偏向于法家思想,因为赵高便是胡亥的老师。
现如今,始皇帝,李斯,王贲,失踪在茫茫大海之中不知生死。
虽然率领万名精兵覆盖式的寻找,可大海终究是体现在个‘大’字望不到尽头。
就更别提在汪洋之中寻找三个不知生死也不知是否已葬身鱼腹的人。
如果他们都回不来了,大秦朝堂之中的那些个武臣绝对会起兵造反。
到那时候,最大的文臣,便是他赵高。
他是向着秦家的,他必须要为始皇帝,为大秦的江山社稷而准备好退路。
若是真的要扶持新王登基,便是在长公子扶苏和二公子胡亥之中选择。
已经不用斟酌什么了,在想到这个的时候,赵高的脑海已经有了选择。
站在船头处凝望汪洋大海,赵高眼中闪过丝丝精芒,除他以外就无人知晓在想些什么。
......
坐在岸边的常宇舒展了下懒腰。
瞧着始皇帝他们仨在水里抓鱼。
有些无奈的摇头。
跟村头二傻子可真像。
大秦位于内陆,平常鲜少能吃上海鲜,倒也不是吃不到,只是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