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吃肉

作者:放羊小星星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子,他和先遣队的队员们可没少费心,在出苗期的那段日子里,他们直接在苗圃安了家。

吃喝拉撒睡,全都在这里,夜里也安排人轮流值守。

望着苗子一天天长大,他们当时不知道有多高兴。

只可惜,这些苗子的未来已经注定了,真要移植到荒山上,成活率恐怕会比覃雪梅口中的三分之一还要低。

具体有多低呢?

大概只有百分之十的成活率,而且即便活了,以后也无法长成参天大树。

至于,成活率为什么如此之低,其实是由多重因素造成的。

首先,在播种之前‘原身’用于消毒的高锰酸钾浓度过高了,影响到了种子的发育。

其次,种子播种的方式也不对,幼苗往往更喜欢群生,因为这样可以共同抵御恶劣的生长环境。

因此,条播的成活率远比撒播要高的多,而‘原身’之前播种的方式正是效率更低撒播。

再次,苗圃的ph值也没有达到理性状态。

最后,修床之后,施用的氮肥过量了,肥力过高会影响到苗子的木质化,导致移植后缓苗期过长,从而降低成活率。

然而,即便以上的种种措施都做到位了,也不一定能够长出符合‘矮胖子’(苗茎粗壮)、‘大胡子’(根须发达)的标准。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塞罕坝的气候太过独特。

五月,本该是山花烂漫的时节,但五月的塞罕坝,却迎来了蒙古高原的寒风。

寒风带来的不只是体感上的降温,还有霜冻。

而霜冻则是培育树苗的大敌,稍有不慎,那些刚刚抽芽的苗子就会在一夜之间迅速从绿色变成灰黑色。

另外,即便培养出符合‘矮胖子’、‘大胡子’标准的树苗,这些苗子也不一定能够全部成活。

因为这些苗子都是用‘遮阴育苗’的方式培养出来的,而塞罕坝的阳光又格外猛烈。

较弱的嫩苗,根本就经不起强光的‘烤’验。

想要真正的提高成活率,唯有使用‘全光育苗’的方式进行培育,直接让那些无法适应强光‘烤’验的种子淘汰在育苗期。

温室里的花朵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想要培育出真正适合塞罕坝气候的树苗,必须打破常规。

最后的最后,如今培育的落叶松树苗并不是最适合塞罕坝的树木,根据后世的数据,樟子松要比落叶松更合适。

樟子松,原产于内蒙东部、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以及海拉尔一带的沙丘地区。

喜光、耐寒、耐干旱贫瘠都是它的优点,而这些优点恰恰非常适合塞罕坝。

但樟子松也不是没有缺点,它的幼苗纤细娇嫩,抗性比较差,如果遇到干旱以及冬春季的大风,极其容易造成生理干旱而降低活力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