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世间岂有一成不变之治法!

作者:放羊小星星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 幼时的遭遇让他读书愈发的刻苦,在他的仕途当中,有一个人是不能忽视的。

戚纶,他人生中的伯乐。

正因为戚纶,鲁宗道有机会结识了名臣王禹偁。

戚纶和王禹偁皆是太平兴国八年的进士,是同年

如果说戚纶是鲁宗道的伯乐,王禹偁便是鲁宗道的‘偶像’,他敢于直谏的风格大多是学自王禹偁。

“官家对变与不变,是如何看待的?”

半晌,鲁宗道问出了准备许久的问题。

他今天讲为政篇,正是为了引出这一句话。

国朝虽承平日久,但这只是表象。

昔日,太宗朝,王司谏曾上书言五事,虽已时过境迁,但有些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越发的严重。

比如,冗官、冗兵问题。

鲁宗道如今兼权判流内铨,对这一问题,他是深有体会。

如今天下已定,州、县皆有定数,但官员却没有限额,每科取进士数百,职业就那么多,待阙的官员却越来越多。

此乃一冗。

至道太宗时期的年号初,王司谏上疏时,天下禁军厢军总和不过六十余万。

彼时尚有征伐,如今天下承平,禁军厢军人数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变多了。

国朝供养百万军士,每年花费的钱财超过五千万贯。

如果面临外部威胁的话,养这么多军士,自然没什么可说的。

但现在天下承平,哪需要养活百万军?

鲁宗道虽然不是三司使相当于财政部部长,但关于国朝的税赋他还是知道一些的。

去年国朝的总收入约为一亿五千万贯,支出大约一亿两千万贯,岁余不过两千万贯。

此数据采自《宋史·食货志,时间是天禧末年,也就是前一年

两千万贯,看似很多,但其中一部分需要上交内藏库天子私库,三司余下的钱并不多。

另外,多提一句,宋朝最尊祖宗之法,这是共识。

不过,祖宗之法是慢慢形成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书里的时间节点,正是形成时期,还没有完全定型

祖宗之法的形成,刘娥和宋仁宗贡献了不少的力量。

ps:祖宗之法可以简单理解为,遵从祖宗法度,不轻易变革

年初的南郊恩赏,以及真宗治丧,两样事情加到一起,已然耗尽了三司的财力。

如果是‘原身’,只怕领会不到鲁宗道的深意,但现在掌控的是李杰,他自然知道鲁宗道的心思。

所以,他的回答当然会挑好听的说,最好直接击中鲁宗道的内心。

如果不这样,鲁宗道又怎么会为他宣扬,为他摇旗呐喊?

“世有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