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出事儿了(二十三)

作者:李和义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更有效。你有的时候说1000遍1万遍不如一条惩罚措施。你比如说你骂一次爹罚多少款?罚款不是目的,丢脸才是更重要的。一定会很快的就扭转这个风气。”

小洁,“杨局长,我觉得罚款这个事儿最灵了。现在大家没有多少收入。将来就业了,有了收入,他们会对这个收入很珍惜的。一旦动用他们的收入,就像动他们心尖的一样,不想改的毛病都会彻底的改变。不是说罚款是万能的,对于他们罚款却是最有效的。立竿见影的,有了成效以后,慢慢的培养大家的习惯。不再骂街,不再打架了,风气自然而然的就好了。所以说唯物主义者认为存在才是根本。物质是第一性的。我们这么做也是唯物主义的。”

马金锁,“那些人多少年了都闲散在家,好容易有个工作有收入了。你要动他那点儿收入。他不得跟你玩儿吗?虽然他自己有缺点,有错误,但是他们看钱比什么都重要。贸然进行罚款会不会起反作用呢?我们不得不防。”

齐大志,“马主任,你考虑问题和大家永远都不在一个频道上。正是因为他们看重钱,所以罚款才有效。但是我们不是罚了款就完事儿了,而是要让他们在这件事儿上想明白。搞出教训,不犯同样的错。如果前怕狼后怕虎,这种风气什么时候能扭转呢?没有具体的措施,做而论道,纸上谈兵。我们大街小巷永远就充满着骂声,我们眼前到处都是。骂街打架的情景。好好的一个松林驼会是什么样子呢?难道这还不能够让你痛下决心吗?”

杨梅,“齐书记说的对。有的时候你就得让他知道疼,然后再慢慢的做思想工作。长此以往,就形成了文明的习惯。村民讲究文明待人,文明接物,相互之间包容。要好好的制定一些深入人心的规章制度。让大家自觉的遵守,开创松林陀的新风。风气扭转了,产业发展了,这才是新农村的新气象。所以我们这次扶贫攻坚,要以产业为抓手,以就业为节点。达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齐丰收。建设新农村。培养新农民。”

马金锁,“这里的火我们给灭了。大家都散了。当务之急,我们现在还是要去讨论我们最关键的问题。回村委会吧,我们讨论具体措施。拿出了具体的措施,制定了妥善的方案,以后我们必须马上进行土地流转。这局面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几个人又回到了村委会,继续讨论土地流转的问题。

方大美和钱军,跟着老秦爷爷来到了他们家。

老秦爷爷家在一个丘陵的顶端。相对平坦的一块场地上。院墙的周围栽满了树。有杨树,槐树,桑树和柳树。院子里有一颗高大的枣树。房子前面还有两颗挂满柿子的柿子树。整个小院花果飘香。仿佛是松林陀的一个世外桃源。

院子很大,一条通道连着三个院子。

老秦爷爷住在最后一个院子。

他们一边走,老秦爷爷一边介绍说,“我这个院子很大呀。这连着是三个院子。我有三个儿子,一人一处。最前边儿是老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