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命,如今却是怎么了?”
有些失望的摇了摇头,方晓却是将目光投向了在旧臣之中,站的直直的内史姚贾。
“姚公,可有高见?”
听见点了自己的名,姚贾神色一肃,当即出列上前,沉声应道,“臣请陛下,按秦法行事!”
“陛下?”
听见这称呼,方晓一愣,旋即挥了挥手,似笑非笑的看了姚贾一眼,旋即说道,“还是先称我长公子罢,如今天下大乱,不敢轻承先皇之伟业。
嗯,姚公所说秦法,到底是何意?”
“商君有言,救急不救灾,孝工时期,常有灾年,每行灾年,朝廷均开仓赈灾,然而也因如此,养出了一群关中懒汉,那时的秦人,勇于私斗,好吃懒做,只因若有灾荒,官府必赈,是以民众有恃无恐。
后商君为大庶长,主持变法,行救急不救灾之策,便是朝廷只提供让黔首三天饿不死的粮食,而在这之后,饥民若想活下去,那便需要去狩猎,采摘,与大地老天争食。
如此一来,秦人方得坚忍不拔,民风彪悍。”
说到这里,姚贾再次朝着方晓一拜,高声说道,“老臣愚钝,长公子入城之时,着都尉宣贯,咸阳城破,秦法依旧,恐怕说的便是如此罢!”
“善!知我者姚公也!”
听到这里,方晓抚掌大笑,口中却是称赞不绝。
定下了“赈灾”的基本策略,方晓收敛笑容,身上不自觉的有肃杀威严志气弥漫而出。
“武城候王离何在?”
“臣在!”
当此正式场合,听见点了自己的名,王离不敢有丝毫怠慢,当即按剑出列,拱手应诺。
“王离,着你带三万内史、三万北地秦军精锐,越武关,合将军李信,诛灭逆贼刘季,重夺函谷关,你可能做到?”
“臣愿为长公子,愿为大秦效死!”
“善!既然如此,你便去罢,我在这里等着你们凯旋的好消息。”
治粟内史等一干旧臣,眼见方晓越过他们,轻而易举的定下了救急不救灾之策,随后又着令武城候出征,一副有恃无恐的模样,心中的惶恐却是到了极点。
于是这群即侍奉过李斯,又巴结过赵高的大臣们,一时间汗流浃背,跪伏在地,便是连大气都不敢喘上一声。
“孟公,您年岁大了,既然如此,不如回到府中,颐养天年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