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伏城一惊,继而恍然大悟:“抱歉,我的思路还是没打开。”
方年晃晃手:“这个慢慢来没关系的,不是谁生来就会,能站在全局角度思考问题。”
方年没再打哑谜,而是开诚布公:“你说的有一点是对的,前沿社团要做的是培养人才。”
“无论前沿社团是否走精英路线,每个学校的成员一届都不可能会低过100人,全国365个社团每年就是36500人,以前沿的薪酬待遇,吸引15%的人加入能做到吧,这一年就多少人了?”
吴伏城:“嗯……”
还没等他心算出来,方年便说出了准确数字:“5475人。”
“加上必要的社招,用不了五年就会到一个极限,毕竟不会有任何一家公司是无限招人的。”
吴伏城逐渐跟上了方年的思路:“也就是说,最低限度的人才供应也会很快超过前沿的承受能力。”
“对。”方年点点头,接着话锋一转,“你听过当康公益基金吗?”
闻言,吴伏城脑子里闪过一些念头,但抓不住。
见状,方年笑了笑:“当康公益基金正在试点建立一家家公益教育集团,覆盖至大学以下;
而前沿社团覆盖了本科阶段,前沿院覆盖研究生阶段,你现在再想想,是不是会更明白‘培养人才’四个字。”
吴伏城整个人都愣住了。
这张宏伟的教育覆盖版图,吓到了他。
方年继续说了下去:“这也是前沿大生态里的重要一环,在‘学’这一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假以时日,反哺前沿学术和前沿创业这两家公司的发展。”
听方年说到这里,吴伏城斟字酌句道:“所以前沿社团要做的是人才初筛,大概分三个大方向:
基础学科研究型人才、优秀专业工作人才、具备创业梦想以及天赋的人才;
尽可能的能在申城的高校中通过试验形成普适社团运营标准,对吧?”
闻言,方年满意的点头:“对,总结来说还是那四个字:资源整合。”
“人才两个字要好好理解,不要惟成绩论,注意建立成员劝退机制。”
吴伏城面露了然。
方年再多提醒了句:“前沿校园俱乐部并在前沿创业下,他们也在进行基础调整,你可以选择找几个人带带,也可以通过你自己的方式先试试。”
“好……”
于是,从这天起吴伏城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
“……”
方年的理想远不是让前沿完成移动互联网‘基建’工程。
严格来说,这个理想只是前沿创新这一家公司的。
前沿学术和前沿创业以及前沿天使都有各自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