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严厉,陶宽还不至于和尚打伞--无法无天。陶宽也只是在家里这样的胡来,跟着陶宽爷爷去亲戚家喝喜酒,却是另外一个人,很斯文,也很乖巧,嘴甜呢。陶宽爷爷也很喜欢带陶宽出去吃饭。人家也夸陶宽爷爷的教的好,陶宽爷爷也只是笑笑,心里想:陶宽太贼了。出了家门,陶宽很乖巧得依偎在陶宽爷爷的身边,碰到长辈,或者是亲戚,不用陶宽爷爷吩咐,陶宽就能叫出适当的称呼,让对方夸陶宽爷爷教的好,人家高兴了,就会给陶宽的糖果,陶宽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农村喝喜酒,不管是红的还是白的,人多,盛饭的大饭甑搁得有些远,陶宽很乖巧得去帮陶宽爷爷去盛饭,而且还是那种少盛多跑几次的,这很让陶宽爷爷有种幸福感,而且还很满足,只要亲戚家有酒席,陶宽爷爷就会带陶宽去,人家再客气些,才会把陶磊也带去。老人总希望自己的孙子能吃好吃饱,虽然陶宽家也不缺粮,但毕竟还没有到酒席上去吃好些。况且二孩子都是长身体的时候,也就是这几年,孩子能吃,会给孩子留下很好的记忆,尤其是有着亲戚会在孩子的心里留下很好的印象,有了好的印象,孩子才愿意去亲戚家玩,去亲戚家吃饭,这样才有了亲戚间的来往走动,增进亲戚之间的感情,亲戚家有个什么事,孩子才会舍得去帮忙。但亲戚来自己家里的时候,陶宽就被安排在最后来吃,陶宽妈也会尽量得给陶宽留下些好菜,即使数量不是很多,也一定会给陶宽留些。等客人吃饱了,陶宽才到饭桌上,把留下的和剩下的菜一扫而光。但亲戚看到陶宽的吃饭的样子也忒觉得开心。都认为陶宽将来定不会饿着自己,能在那时候不会饿着自己就很不错了,这也应了陶宽的名字。陶宽之所以叫陶宽,就是因为陶宽的嘴宽大,农村都有一句俗话:男人嘴宽吃四方,这自然都是后话。陶宽夹到第三块腊肉的时候,陶宽妈才把煎鸡蛋端了上来,煎鸡蛋比较于炒腊肉,自然是炒腊肉更香,吃的次数也更少,有了煎鸡蛋大大缓解了腊肉的压力,陶宽爹和陶宽爷爷也不会一直夹腊肉吃,慢慢得腊肉被吃了的速度慢了下来,肉碗里的腊肉也不再少得那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