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说他什么的,记性又好,谁说好的他记着,谁说他坏的,他也记着,现在好了,人家陶宽被你说了坏话就害了你,看你以后还说陶宽吥。有了家人的告诫,又见陶宽没遭到惩罚,结果自己还是被陶宽害了,那些告陶宽黑状的人也自认倒霉,以后少惹陶宽就是了。而所有的这些,陶宽爹都知道,但陶宽也确实没有做很多出格的事,反而在村庄里自由自在,可谓是无法无天,所以陶宽爹就下了让陶宽去上学的决心。陶宽爹知道自己的孩子:陶磊不太喜欢和人交往,有些孤僻,应该送到学校去,对陶磊的将来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陶宽送去学校虽然对于村庄里的孩子来说有些早。但真要送到完小去读,陶宽还是应该去的,一则是帮陶磊做个伴,二则陶宽有些淘气,甚至有些阴损,这些都是陶宽爹不希望看到的。陶宽爹常年在外面做手艺,眼界比那些只窝在家里的人自然要高出很多,本村庄里只有一个是在外面做老师的人家,但出了自己的村庄,看到的却大大出乎陶宽爹的意料,那时候的农村没有太多的出路,大部分都是伺候庄稼,眼睛里看到的只是头顶上巴掌大的一块天,能把自己的庄稼种好就是尽了自己的力了。出了村庄就知道,还有当兵的,出去当兵,也还得有家里人的支持,家里的劳动力不够,连口粮都领不到的,也不能去当兵。出去当兵就有了走出村庄里可能,就像林家的叔叔一样,跟着部队出去闹革命,至少没有饿死,虽也经历了很多的难处,但也过来了,最后不也有个好去处,摆脱种田的命,不是说种田不好,却不会因为年成不好,而受灾。陶宽爹也想着陶宽和陶磊能出去,要想出去得有文化,若是林家的叔叔有文化,可能就不会到供销社上班了,有了文化才有更大的念想。陶磊比较孤僻,不要说学会太多的东西,但至少可以有个要好的同学或者是朋友,不至于到了社会还是这样,没有人帮他。陶宽性格开朗,倒是有些人缘,脑瓜子也灵,关键还是记性好,别人记不住的东西,陶宽能记住那就是好事,但陶宽有些阴损,得好好得给扳过来,否则,到时候肯定得吃亏,所以陶宽爹急切得想送陶宽和陶磊到完小去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