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63节

作者:河坞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实用性,但总是觉得没有了太多的人情味,会让人家看不起,心里能想开的,彼此都方便,心里想不开的,我家是穷,但也不差你那一毛钱,虽然钱是好东西,但在农村里,人与人之间还是需要更多的温情,吃了人家的粥,丢下一毛钱,拍拍屁股走了,还有下次吗,也明赶着,不让别人到你家去了呗。这样想着就不是农村人做得出来的事,人家虽然是一碗粥,可能就有人中午饿肚子了,甚至还有其他的事扯出来,拿钱去还,似乎有些不地道,好像显得自己有钱啊,也太大方点,给五分吧,似乎又拿不出手,对于这样的事还是比较考验陶宽爷爷的处理能力的,陶宽爷爷这样想着,就干脆否定了给钱还碗的方式了。第二个就是把碗带回家去,到了明天盛个一碗米,连着碗一起送回人家。这样的处理比刚才那个给钱的方式更符合当时的农村习俗:你给我粥,我给你米,所差别的是没有了柴火的中间的过程,主人家也不会太排斥,毕竟米和钱是有差别的,米更有亲和性,更有温情,不像钱那样冷冰冰,主人家收起来,心里也更舒畅些,一碗粥换得一碗米,从价值上来说,主人是赢的,但米却包含了人家还回来的人情,陶宽爷爷也不会输多少,毕竟米比钱要好些,米是自己家里的,天天都得吃,只不过是平时稍微省点就可以把还给别人米存下,而不像是钱,得要到过年了,生产队分红才能看到钱,钱对于陶宽家里来说,比其他的人家要方便很多,虽然是做手艺,到有时候还是得自己垫点钱进去,就陶宽爹揽来的散活,都必须得陶宽爹去买毛竹来做,不然你没有了材料,怎么去帮人家做散活,陶宽爹到主人家里去做手艺,人家都是把原材料--毛竹准备好的,而那些散活就得陶宽爹掏钱去买毛竹来做,所以,在陶宽家里,还是存着一些钱以备急用的。再说那样的一毛二毛的,做散活的时候,多要点还是少要点,完全是在陶宽爹的心里所存在的对于那些拿散活过来的人好感与否。在陶宽家里可能的是,钱比米更方便,这也是做手艺的人家和普通做农活的人家的区别。陶宽爹做手艺,陶宽妈做家务带陶磊,家里只有陶宽爷爷去生产队做工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