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农村结婚的年龄就更早,可能是二个大人都不太成熟,要放到现在的社会环境来说,孩子的营养好,也更早熟,可能就不会发生陶磊这样的情况了。从陶磊出生的那一天起,总让人感觉到陶磊的瘦弱,但农村人坚持认为“一株草总有一颗露水珠”意思就是孩子既然能来到这个世界就有他存活的理由,即使是瘦弱,但迟早都会长大,陶磊在这样的思想下有着陶宽爷爷的关怀,自然是慢慢长大,虽然是有些艰难,但却阻挡不了陶磊的成长。陶宽爷爷只要有空就会去抱着陶磊,满村庄得去走,过年过节的,陶宽爷爷更是有心思去,到村庄里各家各户去要点米,用些要来的米磨成米粉,再煮熟,一点一点得喂给陶磊吃,取名:吃百家米长大的,图个吉利,意思就是孩子命金贵,得贱养着,有时候还会跑到外地方去要米,为此陶宽爹还和陶宽爷爷争吵了几次,陶宽爹总说孩子孩子是自己的,自然能长大,孩子不是自己的,你怎么去做也未必,但陶宽爷爷却乐此不彼。等陶磊稍微大些了,能吞得下米汤了,陶宽妈就每天铲好的米油留住,炖在灶台的月锅里,月锅里的水被烧热了的容易保温,只要自己有空,陶宽妈都会喂陶磊几口,即使是陶磊有了病痛,陶宽妈都不例外,可谓是可怜天下父母心,有着陶宽妈的耐心和细心,陶宽妈铲米油的习惯也保留了下来。陶宽爷爷看着陶宽妈拿碗铲米油,陶宽爷爷总感到自己当时的决定是对的,他给自己的孙子找了一个好妈妈。陶宽妈铲好了米油,顺手把米油搁在了月锅里,等方便了给陶磊吃。按现在的理解,那种叫米油的只不过是大米的脂类,含量极少,但煮饭的大米数量大了,自然就形成了一层薄薄米脂类。但所含的热量肯定比米饭要好些,这些米油直接被滚烫的水溶解分化最后形成大米的脂层。铲完了米油,粥也在陶宽爷爷的烧烤下,最终熬成了。陶宽妈用木勺舀起粥来,滚烫的粥还是很稀薄的,可以说成是液体,也方便舀起。陶宽爷爷听到了陶宽妈舀粥的声音,自然得往灶台里塞进了最后一把柴火,便去外面的井台上,打水洗手,粥被舀到木盘里,散发出诱人的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