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嫁人了,为了自己的女儿嫁出去不会受罪,最好的就是陪嫁的丰厚。虽然到了新时代了,但人民的思想还不是很开放,尤其是年长些的男人,却是很大一部分继承了封建社会的思想,尤其是在南方偏远的农村,这样的思想却是不能一时半会的扭转得过来。有了这样的思想,就造成了女孩的弱势,挨打的可能性仅次于女人。能忍受的女人就忍受,不能忍受的女人就选择了了断自己的生命,从此,家里没有了女人,一个家就散了,这也是最坏的结局,也是由于一些不好的情绪累积出来的。油灯亮了,心里也就觉得温暖,人的自信心也更高了,情绪好了,也更愿意去交流,交流的结果就是把不良的情绪能排解开去,家里也就没有了人与人之间的积怨,事情能得到及时的解决,从而避免了很多事的发生,家里整个精神气就上来了,可谓:夫妻同心,其利断金。陶宽爷爷还是很赞同陶宽爹的做法的,要大气。不要只看到蝇头小利。等陶宽爷爷把陶磊抱回家的时候,陶宽妈也手脚麻利得做好了饭菜,等陶宽爷爷坐着吃饭的当儿,陶宽妈给陶磊喂奶,陶磊也很乖巧得躺在陶宽妈的怀里,安心得吃奶,也不再哭闹。陶宽爷爷毕竟是男人,吃饭的速度比起陶宽妈来说,可就差来远了,等陶宽爷爷快吃饱的时候,陶宽爹从门口进来了,陶宽爹进来看到只是陶宽爷爷一个人坐在桌子吃饭,也没有过多的问,只是和陶宽爷爷大了个招呼就进了厨房,到了这时候的陶宽妈也不可能去了哪里,厅堂里没有,肯定就在厨房,老陶家很难得有公公媳妇一起坐在桌子吃饭的情景,大多是陶宽爷爷先吃,陶宽妈要么在厨房里忙着洗洗刷刷,要么就去猪栏里看看猪是否吃饱了,猪吃饱了就得把猪食盘提出来拿到厨房里去洗干净,猪还没吃饱,就得添点猪食。陶宽爷爷配合得甚为默契,在自己吃饭的时间,陶宽爷爷能以极快的速度去吃饱,然后才是陶宽妈来吃饭,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陶宽出生了,并能自己吃饭了,才慢慢有了改变,陶宽妈和陶磊以及陶宽爷爷坐在一起吃饭,要么就是陶宽爹在家吃饭,家里有好点的饭菜才会等着陶宽妈一起过来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