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着,米油里不放砂糖,让陶宽爹给陶磊喂着。一则减少自己的劳动,自己也想偷懒,有老公就想靠着,这很正常。二则可以陶宽爹体味到带孩子的辛苦,不要以为自己在外面挣了几个钱,就可以回家指责自己的不是,让陶宽爹也体味到带孩子的难处,让陶宽爹懂得尊敬自己,说明自己在家也不是无所事事。三则可以培养陶磊和陶宽爹的感情,孩子是谁生的是主要问题,但由谁带着长大也不可忽视,父母和孩子的感情都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里慢慢积累起来的,陶宽妈不希望陶宽爹和陶磊的关系要靠自己在中间去调和,更不希望陶磊只认自己而不听陶宽爹的话,这样的孩子长大了都不是好事,很多的感情不能缺失,缺失了不管是父爱还是母爱,孩子的心灵都是有影响的,尤其是男孩子更不能缺失父爱,那种坚毅和果敢都是母爱所不能给予的。但陶磊由于陶宽爷爷的溺爱,反而变成了陶宽爷爷在陶磊心里最高的位置,这是陶宽爹和陶宽妈都没有想到的,可谓是出乎意料的。但父爱和母爱仍旧是陶磊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最后一个因素就是陶宽妈的私心,陶宽爹带着陶磊,间接得分担了陶宽妈的辛苦,但却增加了夫妻之间的感情,很多男人不愿带孩子,是从自己小的时候就形成了习惯性思维,他们从小就看到女人在家带孩子,男人得出去挣钱养家,那时候挣钱的方式只有一个途径:那就是在生产队里做工分,空余的时间就是砍柴,挑水,从不带孩子。孩子仿佛就是女人的事,由女人生,由女人带,孩子的一切都是由女人来做。老陶家不一样,陶宽爹很小的时候,陶宽的奶奶就走了,陶宽是陶宽爷爷一手带大的,所以,陶宽爹认为孩子也可以男人来带,这和家庭条件有着很深渊源。期间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陶宽爹是做手艺的,靠的技术赚钱,体力的消耗肯定低于那些完全做农活的人,回到家里也还有着很多的精力去带孩子,那些做农活的,即使有些精力也还要去菜地里看看,该种的菜要去种,该挖的地要去挖,等到回家了吃了饭,除了睡觉就别无选择。家里也不可能点着大红油灯,照着自己去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