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92节

作者:河坞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够生存的土壤。每家人在砌灶台的时候,都会给砌灶台的师傅煮几个蛋,一则是为了让砌灶台的师傅能拿出手艺来,让灶台砌得好烧又省柴火,有了一个能省柴火的灶台,家里人可能就轻松很多。二则是能让砌灶台的师傅能把灶台砌得更牢固些。一家人只有一个灶台,也不能说不好烧的就推倒了再砌一次。一个是经济不容许,再个就是有个灶司公这样的神位立在那里。南方的农村里,在砌灶台的时候,就把灶神安放在灶台的第二个台级上,讲究的人家,会吩咐砌灶台的师傅在砌灶台的时候,会在第二个台级上,砌上个桃形的土台子,桃形叶柄部位留个小孔,是插香的地方,这样既美观又实用,题显出主人家的审美观,也承载着主人家长寿的美好愿望。简单点的就做个小窝窝,留着插香就可以了,到了解放后,农村里就有了更新的方式,做个五角星,这样既显得自己跟上了时代,又能没有忘记党的恩情。有了第一家这样做,就会有第二家这样做,能做五角星的砌灶台的师傅就变得更吃香,在某些程度上说,这也是学会变通的结果。而通过这些,也提现了党在人民的心里扎下了根。老陶家的灶台是以前留下来的,既没有桃形,也不是五角星形,只是简单的一个小窝窝,能插下香就可以了,也许它的不突出,致使陶宽妈没有看到。南方农村的说法,如果哪家人运气不好的,碰到什么天灾人祸,或者是倒霉的事,人家都会说:那家人倒灶了,可见,灶台对于一家人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道听途说的: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什么人家倒灶了,并不是说明他家的灶台倒了,不能生火做饭了,不能过生活了,而是理解成那家人碰到什么难处了,或者是真的过不下去了。灶台是一家人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再差的就是没有灶台,用三个石头垒好,锅支在上面做饭,那是无奈人家的做法,是苦得不能再苦的人家了,但凡有个落脚的地方,首先立起来的就是灶台,有了灶台就有支锅的地方,也就有了做饭的地方,也就算是有个家了。有了家,就得有敬神灵的地方,灶台就承载了这样的功能,也算是有个户头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