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存,就是这个意思。
这很正常,又在考官们的专业范围内,张总督和邓知府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而且,刚才孙博然跟张总督短暂的对话,让邓知府心里产生了一些疑虑。他悄悄问张总督朝知府是什么,结果张总督只是淡淡看了他一眼,道:“你不知道的事情,就代表你不该知道。”
他语气很淡,但邓成生什么人,瞬间就听出了里面隐藏的警告。
他立刻噤声不语,眼角余光却不断扫向台下众考生。
有人不在了?这人跟他不该知道,但孙博然和张总督都知道的某件事情有关?
不会是他想的那个人吧?
如果真是的话……
邓知府瞬间就为自己的猜测出了一身冷汗。
但他左看右看,的确没在人群里找到那张半熟不熟,但他听闻多次的面孔。
两个大佬说的真的是他?
岑小衣发现了他的举动,投来疑惑的目光。高台上的对话,他在人群里是不可能听得见的。
邓知府的视线从他身上冰冷地掠过,完全没有停留。
评分还在继续,考官们评价判断的体系框架在这个过程里逐渐搭建起来,考生们对标准越来越清晰。
一开始,考官们每评出一个分数,他们就会在下面讨论一番,气氛相当和谐。
——开头就被考官们几个鸭蛋给了一顿杀威棒,考生们微妙地产生了一些同病相怜的情绪。
渐渐的,每个作品被推出来,考官们的分数还没有正式公布,他们心里就已经估算出来了一个大概。
技术评分其实就是这样,其实是相当客观的。标准不变,分数就只会在大概的范围内波动,不会有太大变化。
而考生们的水平跟他们的考号排名的确也密切相关,考号不断往前,作品的质量也在明显提高。
从甲一百七十号开始,所有考生都已经能够成功构建建筑的主体结构,差别主要在细节是否完善,所有工序是否全部完成而已。
在这个阶段,考生们之间的差别主要在选择的道路上。
有的考生想要尽其可能地把所有部分全部做完,但时间不够,细节内容就会显得比较粗糙。
有的考生想要深钻其中某一部分,同时放弃另一部分,于是做出来的成品不够完整,只有其中一部分。
总而言之,都是在时间不够的前提下做出的不同选择。
下面的考生都很紧张,对考官们的决定抱持着十二万分的关注。
从这里开始,评分被进一步细化,考生们之间的差距会进一步缩小。
而往往,胜负也就发生在这些细微的地方。
就在这时,孙博然揉揉眉心,看了眼天色,道:“今天就到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