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回刘喜豆来茅屋盛情相邀两家人嬉笑间冰释前嫌

作者:渔夫愚乎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看他那皮肤白净、细皮嫩肉,刘四二相信过不了多长时间李昭福就会离开。就算是不回溆浦了,也会去广桥做药材生意,或者去清水坪开个什么店子,最不济也会去杜李,辟一间小房子住着。因为他在这里没事做,没事做的人就一定会离开。

半年了,老的没有走,现在居然还来了一个年轻的:这让刘四二有些想不通。刘四二认为要是在这里过了年,那就真会留下来不走了。

“金满!你去看看是什么人?”刘四二朝屋里喊道。“什么?爷!你说什么?”“李家来人了,你去问问,是他家的什么人?”“我不去,你去!”

刘四二走进屋来,打水把手洗干净。看了一眼和小孙子玩猜中手指游戏的刘金满,什么也没说,坐到灶膛下烧火去了。今天刘家打糍粑,糯米还没上甑。

前不久,李昭福提出要把田土收回去。尽管只是跟刘金满说了一声,没有正式向刘四二提出,但刘四二明白,这是在打招呼,好让自己有个准备的时间。从今天的情形看,还真是这样。刘四二耍弄着手里铁火钳,发出一声声铁器相撞的敲击声。

把浸了一个晚上的糯米全部放进甑里的刘娭毑(刘娭毑,是外人对作了奶奶的刘家妇女的称呼,饱含亲切感)对刘金满说道:“金满!你去烧火。”刘金满应了一声,想说什么,终究没有开口,走过去把刘四二拉了起来。

刘四二走进卧房,拿了一块小孩子的棉布屁帘盖着肚子,躺在床上。他需要躺一会,把一些事情想清楚。

刘四二一直有个打算,那就是把李家田买下来。十年前,嫁了两个女儿得了一些钱,准备去龙潭找李家说这事,临动身,家里出了变故花了不少钱,也就买不成了。前两年,又把钱凑齐了,可把钱归拢好,去找保办所的文书拿主意,才知道钱不值钱了,那些钱别说买李家的田土,就是那湾池塘都买不下来。几经挫折,刘四二信命了,不再花那心思。这两年,不凑钱了,专心持家,这才有了现在的光景。只是,中间来了日本人,要不然还要好些,至少会请人烧出一窑青砖来。刘四二喜欢听青砖被敲击时发出的那种的清脆声音。

没过多久,刘金殷领着小妹,背着小外甥有说有笑地回来了。刘娭毑问道:“成子呢?”“在后面。乡公所说,今年是光复后的第一个年,要每个保出两条龙,初五到乡里去合演。王万昌要他带一条龙,这两天忙得很。”

回答刘娭毑问话的是她的小女儿,叫刘喜豆。她的男人成子是刘家最值得骄傲的人物,是磨山坳保第四甲的管事。俗话说:“管事管事,什么都管,什么都不是。”成子就是这样的人物。因为在镇里上个一年半的洋学堂,写得几个字出来,才被推举干上了这体面的差事。早年,杜李没学堂,只有私塾,成子是这一带,为数不多的上过洋学堂的人。

“爷呢?”刘喜豆把怀中的女儿给了伸出手来的刘娭毑,问道。“嗯!刚才还在呢。”“仕雄!你去找找外公。”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