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投降都有小半年了,还定了一个‘双十协定’,没想到北路还是不畅通。政府的动作也太慢了。”李舜成因为是晚辈,没有参与讨论。李昭金两兄弟在外闯荡多年,自然想不出这些好不容易山区钻出来的亲戚能有什么高见,也就没有询问李舜成的看法。
“你说会不会打起来?”“不会,都要开国大了,还打!”“依我看打起来倒好了,这谈过来谈过去,什么时候是个头!谈不好,北路还是通畅不了。”“打起来就快?人家也不是泥捏的。”两兄弟看法相左,也就想听听别人的看法,李昭金对李舜成说道:“刚才,听说你也到过大地方,这苏式点心也不是小地方买得到的。你说说这仗打不打得起来。”李舜成不希望打仗,两边的军队他都见过,北边的那些人不行。可是张果镇跟着李舜成打日本的那些人,偏偏加入了北边,这使得他很矛盾。
“当然是不打仗好。”李舜成说道,“两位叔叔!也不知道我想得对不对,我们国家本来就落后,要是不能相互体谅、相互信任,不能克服细微的不同,反而把这些说得很大很大。我们自己的人相互撤台,相互斗来斗去,形成了习惯,不斗浑身痒痒,没有斗的对象,造一个对象也要斗,那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好!”
李舜成的话出乎两位叔叔的意料,希望两边打起来的小叔叔李昭辉还想驳斥两句,无奈找不到说辞,只好作罢。这时,甜酒做好了,李昭金进去特意端来一碗给李舜成。他赞成李舜成的说法。
吃完甜酒,就该告辞了,李昭福的两位叔叔跟他说起了祖田的事。
满叔说道:“原来你们在外边,好些年都见不到一面,一些话不好讲。现在你们既然回来了,也打算留下来,该说的话也该说了。说到底你们是长子长孙,大个些。你父亲把田给了别人,也没有跟我们两个讲。别的人家在外面遭了难,还可以回老家。你二叔,前些年亏了,老本折(she)完了,你二婶、安伢子没钱治病都没能保住。要是田还在,房子还在,不也要好些吗?至少有个退路呀。”
李昭福说道:“二叔,那要不您跟我回去过年。我来就是想两位叔叔回去看看,给我出出主意,这家到底怎样恢复了。”满叔说道:“不用了,你老弟嫂的生意还过得去,到了杜李还得牵挂这边,也不自在。我们俩想,你们还是要想办法把祖田赎回来,要是缺钱,我们也可以出点。”“不缺钱,就是怕人家不给了。我们想从山上开一些田出来,现在都兴烧煤了,不要那么多的柴山。”“山上的田哪有下面的好?我们也不勉强,你们自己看着办,要是下面谁家有田出手,最好买下面的。”“是!是!”李昭福应下了。二叔说道:“我们这里的人谁家不是从乡下上来的,都喜欢谈乡下的祖业。好像只有乡下有祖业的人,祖业大的人,才靠得住似的。你们要是买了田土,过来报个信。我们也跟着沾点光。”
李昭福点了点头,他以前把这祖田的事看轻了,真不应该。
从满叔家出来,李昭福一行回到买藕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