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舜成再回杜李,已经是深冬了。
李舜成又搭上那种烧木炭的客车。因为有了上次的经历,这次从容了许多。他没有再去山门镇,他准备过完年回龙潭的时候再去。
天不亮出发,租马车一早赶到塘湾时,班车还没有到。他找到昨天放在这里的东西,东西都还在,一样没少。李舜成已经好多次托付萧家大爷帮忙了,信得过。昨天,李舜成来迟了没赶上班车,人回了龙潭,把东西留在了塘湾。萧大爷一见面就说:“要得!今天赶上了。”李舜成自嘲地说道:“我都一个晚上没睡。”
没等多久,班车来了,搭车的人不多。还没有到腊月,从安江回长沙过年的人还不是很多。这是半夜从安江开过来的班车,准备用两天的时间开到目的地长沙,中间要在邵阳歇一夜。
班车到邵阳已经很晚了,到处黑黝黝的。好在明天还是同一辆车,不用换车,也就不用管行李了。这次李舜成带的山货比上次多,金家台、水井边好几家人,都得准备一些。那天,舅舅跟李舜成说:“也就是你,人都没见着,来了一封信,我就给你准备东西了。”“杜李确实没有山货,这些东西到了那里样样都是稀罕物。”“那你也该带点杜李的稀罕物给我。”“不带,没有稀罕物。杜李稀罕货只有苕,还没有我们这里的甜。”
因为李舜成带着手电筒,有两个人一直跟着他。所有旅客由司机领着去了一家旅社,有一般不要另外掏钱的房间,也有要另外掏钱的房间。李舜成和跟着他的两人进了要另外掏钱的房间。李禹成打手电,那两人做事,打了点水三人分着洗了洗脚就上床了。
房间不大,三人隔得不远,上床就聊天。其中一人姓宋,是安江纱厂的一个车间主任,李舜成问了半天也不知道是什么车间,锅炉车间?烧水的,烧热了水,就往其他地方送?好像是这么说的,好像又不是。于蕾带他去过一个工厂,好多人,说是也织布。他没进去,于蕾喊他进去,他都没进去。他看见里面全是女的。
宋主任很健谈,他说:“你们知道吗?我听他们说,仗就快要打完了。政府军,你们没见过,我是见过的。”
“什么我们没见过。”说话的是李舜成的另外一个旅伴,一个姓金的襄理。他到洪江镇来要一笔款子,钱要到,电汇回去了。他家离得远,他说要过了腊八才能到家。李禹成听他这么一说感到奇怪,问是什么钱,金襄理没说。李禹成说以前,我买过洪江的商号债券,是桐油商号。“桐油?有赚吗?”“银元结算,每年分两成的红。”“哦,那不错嘛!为什么不做了?”“现在我自己做绸缎生意。”“真的有两成的利?”“真的。”“那明年我还过来。”李舜成和金襄理的这些话是上床前宋主任出去找人拿被子的时候说的。现在,他们都在听宋主任说话。宋主任是当官的,有他在,大家都得围着他转。
“见过?我知道你们会说自己见过。可你们见到的是什么军队,我见到的是什么军队?我见到的可是远征军,他们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