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回王保长违常理冷落张家吴家田起纷争是非难辨

作者:渔夫愚乎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王保长吃了高家的回门酒席,却没有留下来吃张家收媳妇的酒席,回家去了,他家有点远。没有保长的出席,张家的喜事收得的礼金少了许多,酒席气氛也不对头,没多大工夫匆匆散了,只留下了女方和张家的几个亲戚,磨蹭到天黑才纷纷离去了。

还有人事后诸葛亮,责备他不早说,到乡公所把乡长请来不比一个保长有面子嘛。张丰凯一摇手说道:“你不懂。”

张丰凯很清楚,保长的一些功能是不可替代的,就算是总裁来了那又怎么样!没见着保长,人家的礼性不会增加。

外国人有个观念:主人的主人不是自己的主人。是什么意思呢?假设姓张的在王家做长工,王家的老爷又在李家当管家,那李家的老爷不能使唤这王家姓张的长工。其实这个情况中国也有,这也不是学别人家的,根深蒂固的老规矩,从祖宗那里传下来的。保长就是保里面所有村民的主人,村民只听保长的不会听乡长的:这些大家都懂。过去,有皇帝的时候,皇帝派出的官员还分个三六九等来,一级压一级,那也只是在官场,民间没有那个东西。现在,民国了,据说连官场的那个东西都在改,要改成民间这样的,他们有个专门的说法叫“自治”。

闲话少说,还是回到磨山坳保。

同一天的酒席两个样,这使得左邻右舍议论纷纷。高家是女儿出嫁,是送人出去,折本的买卖,办不办回门酒都是两可的,不会落下什么不好。而这张家是收媳妇,是请人进来,大捞大赚的买卖,不客气一番,热闹一番那是不太好的。不说别的,图个吉利,听别人有口无心地说几句“白头到老”“添子添孙”的吉祥话,也是好的呀。结果是吃回门酒的比吃喜酒的人多,能不让人家议论嘛。

张家的酒席是下午开席的。张丰凯开席时间早几天就定了,在下午两点钟到三点钟之间,理由是灶房大师傅只有到了那个时候才能准备好菜。其实这是张丰凯特意盘算的,这时候的人刚吃过午饭不久,再上桌吃酒席,那是吃不了多少东西。

令张丰凯没想到的是:高家的回门酒也会在那一天办。这其实对张丰凯来说是件好事,再好不过的了。刚大鱼大肉吃过高家酒席的邻居们,这时候再来他家那是吃不下多少东西的。只是,高家的酒席办早了一些,上午十点钟就开席了。这就留下了一个最棘手的问题。

怎样对待保长王万昌,对张丰凯来说是个大问题。

要说,张丰凯何以有能力给儿子娶媳妇,全仰仗于吴家田。他们都说日本人坏,张丰凯不这样认为,要是日本人不来,吴家人会一次死光?要是吴家人不一次死光,他张丰凯怎么可以得到吴家田?得不到吴家田,哪能有这么殷实的家底?没有殷实的家底,哪能给儿子讨到媳妇?讨到了媳妇那是要到祖宗堂去上香的,张丰凯没有带儿子、儿媳去,有点远。他也想着给日本人上柱香,也没去成,道理一个样:有点远。

张丰凯当然想去请王万昌,可他没有去,他害怕王万昌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