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回赵怀德去东乡成子同行领袖像被玷污突起风云

作者:渔夫愚乎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注意干部形象,从这以后就梳得更勤快了,直到一年后的****。

那是后话,这之间还有一件事没说。

成子家有十一棵很大的板栗树,都结很大一颗的油板栗。好吃,但不好保存,一下树就必须尽快处理。可今年不知什么原因,下了快二十天了,还没见有人来收。成子和刘喜豆不得不自己去买,已经在广桥和附近几个地方买了一些日子,慢慢地有些卖不动了,成子最终决定去县城,好几个人都跟他说过今年东乡炒板栗比往年好卖。

成子以前去过东乡,路上至少要走两天,来回就是四天,再加上在城里的时间,至少需要十天半个月的时间。刘喜豆准备了一个晚上,把黄豆和米炒熟磨成粉,用家里最大的磁坛子装着,又把红薯片用油炸好滤尽油,还将坛子里的酱豆子炒一些,盐菜炒一些,再炸一些干鱼,又把剩下不多的腊肉炒了一些,用大小罐子装着:保证成子半个月的吃食。

这次,刘喜豆不去,不能去,挺着大肚子不说,成父又中了一次风,躺在床上不能动了。按理说成子也不能离开的,可这板栗也是不能糟践的,必须卖出去。

成子曾经在涟水河边看到过背纤的人。十几个人背着一根纤绳,相互搀扶着,另一只手支撑在地上。所有人一动不动,等待着纤绳松动一下,所有人能向前挪动一点:一寸,亦或者半寸。突然一个人倒下了,成子以为其他人会停下来帮帮倒下的人。可是没有,没有人丢下背上的纤绳,没有人去帮助那倒下的人。

成子决定去东乡的时候,他想起了这件事,他想:倒下那人做了他该做的,即便是死了,也是心安理得的;其他背纤的人,他们不能停,他们要做完自己该做的事情,这样他们才能够心安理得。千百年来,祖祖辈辈都是这样过来的,今后的人还得这样去做。

金家台村贫雇农协会成立后的第一个决定是:赵怀德代表本协会去县城请领袖画像。胡亮告诉激动不已的赵怀德,成子也要去东乡,他们可以一起去。

赵怀德是想去找成子的,散了会就想去找。今年六十四岁的赵怀德最远只去过清水坪,而且是好些年前的事了,这次要去那么远的县城,他心里没底。那年,李舜成向他打听金家台怎么走,他听不懂李舜成的话,害得李舜成多说了好多话。后来听别人说李舜成说的是官话,到南京上海都那样说话,没人听不懂,赵怀德这才知道,去外面是要说官话的。赵怀德不会说官话,这次要是能和成子一起去东乡,会方便很多。可是,赵怀德没有去找成子,他没有多余的闲钱。两个人同行,只要不是逃荒,那就得相互花钱,多花好些钱,赵怀德花不起这钱。赵怀德知道,要是和成子一块去东乡,多数时候成子都会争着出钱,绝不会让赵怀德多花一分钱。赵怀德还知道,成子也不会因为替别人花钱而有什么不快,成子一定是心甘情愿的。但赵怀德不想欠下人情债,所以他在找不找成子结伴同行这件事上很犹豫。

成子听说赵怀德要去东乡,主动找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