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毛头一记响鞭,惊起了一对在正待溶化的雪堆上戏耍的麻雀和一群水中觅食的水鸭,久久地回荡在蒸腾着热气的、舒缓的原野上。
一岁四个月大的红梅,摆脱舒小妹的束缚,手脚动了几下,在马车不大的地方,奋力往前走了一步。舒小妹吓了一跳,连忙一把抱住。
“怎么啦?”“妹娃乱动。”“抱紧!就要到了。”
回到家,见过父亲,也见过翠娥,李舜成拉过红生,抱了起来。于蕾写信说过这事,他也就不那么惊奇了。舒小妹从包袱里拿出自己特意给红生做的衣服,当然选料是最好的,做工也最细,只是做大了。李舜成说道:“大了就大了吧,今年穿不上,明年能穿上。”便要红生喊了姨娘,给姨娘磕了头。
李昭福担心舒小妹会不高兴,注意观察了她的表情,没想到她很高兴,抱起红生,亲了几下,说要把他带到龙潭去,要是学会这边的话,就改不过来了。李昭福笑了笑,没说什么。
可能有些人感到奇怪,是叫“姨娘”,没叫错呀!舒小妹为什么会不高兴?叫错了,的确叫错了,应该叫娘。
这里有个古老的礼制问题。这个制度很复杂,简单来说就是我国古代的婚姻制度不能简单说是“一夫多妻”,而是“一夫一妻多妾”。李舜成和舒小妹成婚是按照传统礼节,依照六礼一步一步进行的,而且符合“门当户对”的要求,应该是正妻。这样,按规矩所有子女,无论嫡出、庶出都应该叫她“娘”,不能叫“姨娘”。
李昭福懂这个理,所以担心舒小妹不高兴,好在舒小妹没表现出不快来,也就没说什么,招呼翠娥和文娟把准备好的饭菜端出来。
起先,舒小妹不懂这些,她在给红生做衣服时,她的嫂子说过这事,说:“要是孩子叫你姨娘,你千万不能答应。”她笑着回应道:“这有什么,只要天天和舜成在一起的是我就好,管那么多干什么?”
这件事说到底,还是因为一般的老百姓不把那些在贵族中流行、传承的繁文缛节当回事。他们认为这些不过是用来体现贵族之高贵的东西,不当吃不当穿,没有什么可以称道的。连李昭福也是这么想的。
文娟端菜出来,李舜成还没有太在意,来回了几次才察觉这人有点面熟,想了好久想不起来,就问田毛头,田毛头说是胡亮的堂客,李舜成才没有再问。吃了饭,又见了两次,还是觉得不对劲,就问文娟:“毛头说你是亮子的堂客,是的吧?”“没错!大少爷这样问,是不是以为我是张十六的堂客?”李舜成听文娟这么一说才记起是在张十六的结婚喜宴上见过文娟,尴尬地笑了。
李舜成问起了胡亮的情况。而文娟愿意说的是自己如何跟胡亮在一起的,这些事她愿意跟任何人说,当然也不忌讳同李舜成说。文娟说道:“我当初在张家的时候,就见过亮子。那时候,我到张家没多久,因为天气暖和了,可以育秧了,东家让亮子去同贺贵芳家讲。从贺贵芳家出来,亮子觉得也应该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