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了很多次,年轻的时候俺们能挣钱给他们,挨打就少。现在老了挣钱少,俺还生病不能干活,他们就狠打了。”
“家丑不可外扬,家庭矛盾纠纷找亲戚长辈从中调解,寻求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处理结果,也是办法啊?”
“调解过多少次了,不行的,孩子表面答应好好的,背后根本不听,这次俺一定要告他们!”
“您要告他们得去法院,不是派出所。由您起诉,法院会判决子女履行赡养义务,也就是说他们每月会支付生活费,当然您要是生灾害病,他们也会给予照顾,保您没有后顾之忧。”我故意安慰他,又不免担忧,补充说:“但是,一旦您起诉,你们关系可能更僵化,父子亲情难以修补。”
“俺没儿子闺女!”
“您说要去南京闹他们,这是气话。”
“不是气话,俺下午就去南京!”
“这种做法更加不可取,这样大家都没好脸看,结果不可收拾,千万不要这样做,您听我一句劝。”
他想了想,而后长长叹息。
“您和子女发生的不愉快,不要告诉门旁邻居,最好不要告诉村里的周围人,因为您的生活空间狭窄,固定,我担心您说了之后,周围人难以真正理解,甚至可能会有无聊的人乱串闲话。家里的事情沦为笑料,这是谁也不想看到的后果。再说了,过去的事情就选择忘记吧,儿子闺女都是亲生的,从前真心付出,现在就选择无悔曾经吧。”
“这种事情怎么说啊,俺谁也没说。别人问俺腿咋瘸啦?俺说,是自己摔的。刚刚看见你在扫地,因为你是陌生人,所以俺才和你说的。”
这时,马路边一位站立许久的大爷兴许是听到我俩对话,忍不住他凑到近前搭话:“你说你家孩子打你,你是哪个庄子的?你姓什么,你叫什么?”
老人警惕地瞅了瞅大爷,保护性的选择沉默不语。
“钱给儿子是应该的,钱不给儿子给谁?我现在挣钱就是给儿子给孙子的。”大爷指了指我们南边不远处的敬老院,“那里面都是没儿没女的人,他们有钱倒是想给儿子,可他们有儿子吗?”
大爷收回一脸轻蔑,“你儿子再不好也是儿子,等你将来人死出殡的时候,最起码还留个‘摔老盆’的人!”
“摔老盆?俺就是绝户!俺没儿子!俺还不如‘五保户’,他们老了不挨打!”
大爷没理会那茬,转脸冲着我:“现在的年轻人简直无法无天!哪有撺掇人家老子告儿子的?”
“事出有因,老人被迫起诉也没什么不可以的,反而做子女的要反思为什么自己会成为被告人。”
“在农村,就是饿死也不能告儿子,能死不能告!”他捏了捏自己的脸皮,“告了以后,他后悔都来不及,他们老小几代怎么见人?”说罢他扬长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