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大乱局之中,高句丽乘势崛起。公元313年,高丽攻破西晋乐浪郡,次年,又占有带方郡。自此,朝鲜半岛成了高句丽的势力范围。
其后,高丽不断向西北扩张,兵峰直指辽东地区。经过百余年的苦战,到鲜卑慕容氏衰落后,高句丽终于将辽东控制在自己手中。
于是,到了公元五六世纪,高句丽已经成了一个横跨长白山和鸭绿江两岸,西至辽水,东到日本海,南跨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北部广大区域的强大国家。
不客气的说,此时的高句丽,已是东北亚地区的一方霸主。靺鞨、室韦、契丹、奚以及朝鲜半岛南部的诸多政权,都在它的强权之下。
然而,高句丽的崛起,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捡漏”。原因在于,其发家靠的是中原王朝内部动荡而无暇东顾之时,所谓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
一旦中原王朝重新恢复大一统的局面,靠捡漏起家的高句丽便面临致命危机。
经过三百年的大分裂,中原地区终于迎来一个新的时期。
公元五百七十七年,北周攻灭了北齐,统一了北方,同时接管了原属北齐的辽西地区,于是,北周与控制辽东的高句丽直接接壤。4年后,大臣杨坚取周而代之,隋朝建立。
开皇三年,隋朝打败北方最为强大的突厥势力。开皇四年,突厥沙钵略可汗、达头可汗等表示臣服,契丹部落也纷纷归顺。
很明显,隋朝的崛起已经势不可挡,已经成为东亚地区新的主导力量,新一轮的洗牌已然不可避免。这种国际形势的变化,对于高句丽政权来说,是个致命的威胁。
因为隋、高双方有着现实的利益冲突。
高句丽之所以能成为东北亚地区的区域霸主,离不开对辽河流域的控制。通过占领辽东地区,高句丽:
第一,获得大量肥沃的农耕地,增强了经济实力。第二,一方面阻断其他国家对东北民族的沟通,另一方面则可以接纳由中原地区而来的人力、财力,增加国家实力。第三,辽河流域易守难攻,能有效增强其国防力量。
简而言之,辽东地区是高句丽生存发展之命脉,无论是军事国防还是经济建设,通通离不开这一地区。
然而,这一地区早在汉代变就是中国领土,收回固有领土无何厚非。而且,对隋朝来说,辽东地区同样至关重要。
掌控这一地区,便可以与东北地区各个民族政权联合,以切断突厥右臂,方便更好的掌控突厥等外患。当初汉武帝之所以灭掉卫氏朝鲜和经营辽东,为的就是抗击匈奴的战略需要。
同时,辽东又是华北地区的安全保障。因为魏晋以来,随着政治中心的东移,以及经济地区的自关中转移到华北,东北地区的战略地位越发突出,这一地区的稳定已变得举足轻重。
“朕之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朕之隋国不会放任一个地区霸权在此做大,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