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国祚气运点!(二合一,4K)

作者:眨眼的星芒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并不是因为燕国强大,相反,是因为燕国弱小需要臣这样的人,如果燕文侯不愿意采纳臣之言,臣留在燕国也没有用处了。”

燕文侯并不相信马鞍有此巨大的作用,在他的毕生认知中,战车才是战场的主宰,但是为了留下苏秦,勉强回答:“寡人愿意采纳,请你留在燕国继续辅佐寡人。”

苏秦知道朱瞻墉在看着他,抬头看了眼燕国昏沉的天穹,笑起来。

【苏秦出使赵国任务完成,燕国国祚增加,你获得国祚气运点数200】

【国祚气运点,能加速属性能力,能投影能力使用,能延长国祚气运,1000气运点数可转化为一年国祚】

应当是他赠陆马鞍影响了燕国的历史走向。

朱瞻墉并没有表现得意外,从陆出使来看,他能一定程度影响陆所在时代的事件,最终根据事情完成度,返还给他国祚气运点。

而国祚气运点。

能加速他使用的能力,诸如天工造物,或者延长国祚。

朱瞻墉似乎明白苏秦等人为何还活着的原因了,就是给他增加国祚气运点的。

最糟糕的结局,苏秦死去连同在他身上提取的能力一同消失。

时间似乎没动,朱瞻墉能感受到长安大街特有的颠簸,按时辰马车应当跑到午门了,真正确定还得问老朱。

老朱嗓音从玉石传来:“你刚阖眼,怎么,有古怪之事?”

看来老朱也不知情。

马车回到皇宫,方才踏入西直门,朱瞻墉就听赵王随同陛下去文渊阁巡视,而后开始责怪太子。

“赵王想从文献大成入手,不想让太子立功?”

朱瞻墉觉得赵王脑子还是机灵的,永乐为后世所称颂几件事,其中之一便是永乐大典。

此乃朱棣心之所向,重视等同于郑和下西洋。

来到文渊阁。

赵王朱高燧站在文华殿中央,俯瞰着周围官员,凝重目光最后落在朱瞻墉身上:

“瞻墉啊,你与皇叔乃血脉相同的朱室子孙,皇叔不应指责你的过失,可此事动用人力之繁浩,若是做不好,朝廷所支月米和俸禄,与支空响何异。

“这些都是民脂民膏啊!”

朱瞻墉来得晚:“敢问赵王,瞻墉写了什麽?”

还未待朱棣回应,朱高燧有些幸灾乐祸,原封不动念道:“殿宇十九,铸造一根长二十丈铁柱,立于皇城西北,可避天火,虽然不是危及的事,窥一叶而知全豹,若俱都如此疏忽,恐怕大典还要再修第四次呀。”

永乐年间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突发大火,上百万两白银在火光中消失。

朱瞻墉觉得大典既然包罗万象,应当将躲避天火之法记载于其中,只不过避雷针对于赵王等人诚然是天方夜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