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做工精细、还带着护手勾,唯一的缺点就是长了一些,将近六十厘米的刀长,做长刀短了,做匕首又长了。
看着库房里的这堆利器,杨猛想笑,可嘴咧开了,却发不出笑声,大清比洋鬼子差了太多,单单是军刀、火枪,就有这么大的差距,那更为犀利的火炮呢?
大清与洋鬼子的差距,就是他杨猛与洋鬼子的差距,大清与洋鬼子难免一战,他杨猛又何尝不是呢!自己的那些东西,早晚有一天洋鬼子会回过味的,到时候,报复也会无比残酷吧!
购置洋枪、火炮,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军火技术几年、十几年就会变革一次,杨猛可不想自己成为,淘汰产品的使用者,学技术、开工厂、培养自己的工程师,才是不挨揍的法门。
云南这里铜矿无数,煤、铁、铅、锡也有矿藏,开矿建厂自给自足,才是他杨猛的路子,不然在武器上被人扼住咽喉,自己挣再多的金银,也只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引进技术、招纳技工,就是他杨猛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