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去向(四)

作者:陈安野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此战的目的。

如何打垮?无非二途。其一,给予官军重大的打击,使其伤亡惨重,元气大伤,即便有心,也无力出手。这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对于做到这一点,赵当世没有信心。双方实力相差不大,对手亦非初经战阵的雏儿,面对面硬刚,指望对方临战指挥出现重大失误不靠谱。也正因为清楚机会渺茫,故而赵营还是以守为先,寻隙反击;其二,剪灭其核心人物,换句话说,就是斩首行动。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只要将敌军中枢给端了,其势自溃。这种方法成本低、收益大,为交兵上策。但是一般行之不易,原因也很简单,既为主将,定不会亲冒矢石、陷阵冲锋,所在指挥地也会层层防御,难以攻取。然而眼下,此法可行。

兵者,诡道也。一味照搬兵书、按部就班,不因时制宜、灵活应变,往小了说会丧失许多战机,往大了说可能埋下败亡的祸根。赵当世不是纸上谈兵的赵括,他没看过多少兵书,行军打仗一靠与生俱来的天赋,二靠长期实战攫取的经验。这就使得他用兵从不墨守成规、敢于出奇制胜。

早先根据线报,他已知官军大致数目,现在根据各方传递来的消息,通过对外战官军的估计,猜想留守甘棠铺的守兵应该不多。甘棠铺乃官军前哨据点,若能攻下,就算抓不住其首脑,也能使前线作战的官军进退失据、立足不稳,再进一步说,如能绕到那边及早抢住连珠峡垭口,则可完全将官军困于一隅,慢慢围歼,总之有利无弊。

官军从甘棠铺出发,走的是连珠峡主径。赵当世前两日广召新宁本地樵夫,为的就是探查是否有小路可从北面越山而过。不出他所料,县中经年入山的老人,还真有知晓捷径的。提供了数条可行道路。赵当世深思熟虑后,挑了一条最妥帖的,将这个重要任务交给了侯大贵。

侯大贵也是个胆雄之人,只要有功勋可得,从不畏刀枪斧钺。其人近段时间一直踊跃好战,手下前司又皆赵营最精锐的兵士,让他出马是最合适不过。

当官兵与白蛟龙部交上手的当口,侯大贵就率众出城。早先为了调动官军的注意力,赵当世屡屡派出小股兵力游荡在连珠峡一带,又让郝摇旗做足声势,加之白蛟龙、徐珲的牵制,官军的焦点始终停留在青山盖、檀木场等地,并未觉察有异。

侯大贵做事从不含糊,一路偃旗息鼓、低调潜行,经万花岭、皮脱寺等地,终达甘棠铺北面的青龙寨。路上披荆斩棘、寒冻艰险,亦只有其部自知。侯大贵带兵日久,于路不断弹压兵士,并以厚赏许诺。兵士俱知赵当世从不食言,是以任凭道路如何崎岖陡滑,个个咬牙,坚持下来,待来到坝子,士气未堕。

前司一现身,立刻就引起了甘棠铺官军的注意。侯大贵知战机转瞬即逝,半点不迟疑,催动前司急速南下。亏得平日里训练不辍,兵士体能提升很大,赶到甘棠铺,官军仓促迎战,很快不支。王祥时正与涂原围着火炉叙话,见势不妙,拔腿便走。他正值壮年,年富力强,上了马就不见踪影。可怜涂原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