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段高,但一人之力再强,面对似乎无穷无尽,纷至沓来的问题与选择,终归会出现彷徨与无助。
他急需一个辅佐之才。
赵营诸将,在赵当世看来,现在比较出挑的仅有如下几人:侯大贵、徐珲、郭虎头、杨招凤。
其中杨招凤资历尚浅,只能说大有潜力,现在尚无眼界与能力参与到赵营最高层的决策中。郭虎头能力不错,且因其父为私塾先生的缘故,他还是赵营高阶军官里为数不多识字的人才,他比杨招凤老练,可距离赵当世的体己参谋依然差些火候。侯大贵果断敏锐,组织能力很强,然则太过急躁严苛,在没有给他配一个合适的副手前,赵当世是不敢把军队交给他单独带领的。只有徐珲,能算作赵当世目前最看好的人。也正因为如此,赵当世才放心让他独领一军。
股肱外放,有利有弊,弊端当下就显现出来:赵当世想找他帮忙拿个主意都不行。
除了以上四人,吴鸣凤有些想法,经验也够,然而赵当世不信任。郝摇旗虽是历史上有名人物,但在赵当世这许久观察来,除了武力过人外,并未发现其人身上还有别的闪光点,也许他之所以能够在青史上留下两笔,仅仅因为是万千流寇中的幸运儿罢了。其余杨成府、白蛟龙、刘维明、王来兴等等,更不值一提。
思来想去,还是找了覃奇功过来。覃奇功离开赵营后又去了覃进孝那里探视,没来得及回忠路,却幸运地逃过了一劫。他跟着覃奇勋做事多年,忠路内政外交、军务杂务都经过手,资历很深,又是本地人,听听他的意见不会有错。
覃奇功能接下潜伏敌营的任务并圆满完成,全身而退,自有两把刷子。几次战斗的策划,他也出力甚多,对敌我态势是再了解不过,在从赵当世口中了解到目下的势蹙格局后,他立马抛出了个办法。
办法很简单:利用覃懋楶,打开缺口。
覃懋楶自七药山被俘后,一直看押在后司。赵当世做事留退路,着人将他和涂原归置一处,好生供养着,这些日子下来,伤势恢复的很好。后来战事紧张,险情接踵而至,赵当世扑在军务上心无旁骛,一个不留意,就将他忘了。
具体而为,则是两步。第一步,派人与覃福交涉,而这个交涉之人,覃奇功自告奋勇。他混迹数十年,深晓沉浮之道。心中明白忠路覃氏现如今已是身败名裂为千夫所指,万无可能再翻过身来。既如此,不如径直效忠赵当世。赵营此刻与自己同舟共济,断无拒绝之理。如若还瞻前顾后,那么忠路覃氏仅存的血脉绝逃不出灭顶之灾。想通了这一节,覃奇功就打算以这次的出使作为“投名状”,立下功勋,让自己以及千余的忠路兵在赵营内站稳脚跟。
覃进孝对这个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的叔父从来都很服膺,认为他足智多谋,又不输胆勇。覃奇功在出发前一夜特意与他抵足夜谈。一宿论述争辩过后,覃进孝终究还是败下阵来。“不投赵营,复有路乎?”覃奇功这样一个问题问出口,覃进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