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迈无为,一个胆小保守,婴城自固可以,绝没有胆气出城野战。再看西安的孙传庭,有蝎子块、革里眼还在附近,他也不敢擅离信地、穿过秦岭南下驰援。所以首当其冲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汉中盆地官军的势力较为薄弱。
其次,汉中的流寇,并没有非常强的势力存在。根据此前斥候的回报,此间屯在汉中境内的流寇有小红狼、一条龙、小黄莺、上天龙、猛虎等等。小红狼就是去年赵营入川前痛打过的那个,现下竟俨然成了陕南霸主,其他杂牌军的战力可想而知。宁为鸡首、毋为牛后,赵当世当时黑了高迎恩、拓攀高的理由之一就是不愿意再受制于人,所以去陕南,很合他心意。
有这两个理由,已经有了足够的说服力。但是,驱动赵当世最后下定决心选择这条路的尚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他意欲再次走汉中入川。
第一次入川,因为自身实力限制,赵营最后不得不撤退出去。但时过境迁,赵营实力非往昔可比,在有了头次的经验以及基础,不说能在川中扎下根来,至少一开始整合川中诸寇的意图应该有希望实现。通过种种线索,赵当世判断,目前在川中,元气大伤的袁韬没能东山再起,呼九思、常国安等趁势而兴,正与袁韬争夺川中总掌盘的地位。动荡不安之际,可谓是浑水摸鱼的好时机。
出于谨慎的考虑,赵当世并未直接将自己长线计划说出来,只是表明了支持杨招凤的态度。众将又讨论过后,最终敲定择日南下入汉中。张妙手听闻赵营不日即将开拔的消息,也差人过来,表示希望与赵营联合行动。
赵当世并不抗拒联营这种模式,在赵营本部没有稳定的兵员以及后勤支持前,走精兵路线的军队实际上是经不起消耗的。像张妙手这种自己信得过的势力依附过来,一来可以分摊作战压力,二来也可以壮大声势,总而言之,就当前看来,利大于弊。
赵当世答应了对方的请求,回头一想,当初那个寄人篱下、四处奔走投靠的自己,有朝一日居然也成了他人依靠的对象。世事无常,瞬息万变,赵当世这才略有体会,忍不住摇头微笑。
军队才刚整备完就要转移,这些日子全军上下都是忙忙碌碌,一刻没得闲。但对于赵当世来说,顶层的方针确定好,有了阶段性的目标,他的任务就算是告一段落了,所以心情自然放松愉快起来。
就在约定全军开拔的前一日,他在营中四处走动,想看看下面的情况,转过一个望楼,低头正想事,却不防与人撞了个满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