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三营(一)

作者:陈安野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因为用钢条或熟铁卷成的枪管无可避免,都存在衔接的缝隙,这就为日后容易炸膛埋下隐患。同时,当代摒弃了唐宋以木炭为燃料的方式转用煤炭,然而大明境内铁矿石与煤炭中的磷硫含量偏多,燃烧的热效率不高,难以在有着人畜力鼓风的开放式炼铁炉的条件下有效聚热与留热。这也是造成炼出熟铁或钢的硬度较脆、制成枪炮易炸膛的原因之一。除非能做到液化钢并用实心钢棒钻孔制作枪管,否则,炸膛的风险永远无法彻底解决。

当然,陆朴一的思维不可能这么超前,以上也只是赵当世听了他的话后结合自己前世的所学阅历综合出来的结果。说到底一句话,赵当世现在想要燧发枪,没门,而且没有稳定的根据地,想制作传统火绳枪补充军队,也不可实现。

和陆朴一的对话不但在火器方面打消了赵当世此前的幻想,也提醒了他一个关键点——根据地。

没有根据地,就没有稳定的财政、兵源、物资等等。当一个流寇,永远只能拣别人用剩下的老掉牙,想要在装备上领先完全是痴人说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赵营可以永远四处流窜,为了自身的安全与官军躲猫猫,但却无法完成由武装向政权的转变。

然而,话是这么说,赵当世却无法忽视根据地的双刃剑效应。尤其是对于现在处于绝对弱势的流寇群体来说,在与官军的敌对状态下贸然扎下根来,无异于鸟入樊笼,自取灭亡。

凡事,要结合实际,一味受到主观的引导,很容易陷入片面化的错误。有时,只需要犯一次错,就可能永无翻身之日。纵使如此,入川在即,赵当世还是决定将根据地的事提上日程。目前固然不是扎根的好时机,但行军途中,于路观察,总也能为日后的发展找到些可供参考的信息。

囿于自身因素,赵当世暂时无法将自己的想法交付给陆朴一实现。两人整整谈了一个下午,对彼此的想法都有了初步的认识。赵当世将自己心中憋闷许久的话说出来,纵无法立刻成行,却也十分舒畅。

他将陆朴一和两个帮工都安排在后营,让他仨先做一些概念上的计划与打算,同时以专人负责他们的起居、传话,待遇颇佳。而陆朴一等本来就处于社会底层,没读书人那么多三纲五常束缚,原先为官府做事,又受尽憋屈,这时见赵当世待己甚厚,也安之若素了。

徐珲因识人善荐,记了一功,与前番郭虎头遭擒的失察之罚相抵,无功无过。众人见赵当世赏罚如此严明,私下皆叹服。

刘孝竑未归,赵当世突然想起自己奇货可居的华清郡主至今未曾谋面。她是这一系列事件的关键人物,怎能不见她一面?

他既想到,便找来徐珲,问了问郡主的近况。徐珲考虑周全,晓得华清郡主对己军是一枚重要的棋子,对她全不似普通俘虏。除了不得出所居营帐一步外,所有饮食、沐浴都按军中的最高标准来。以此比照,就连后营那个一向不肯受半点委屈的事主儿张妙白的生活品质怕也没这个俘虏高。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