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风平(三)

作者:陈安野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编制残缺,难以再战,所以补充之事不可再拖。

转看惠、熊、张三部,惠登相五百人不到,熊万剑部经过裁汰,可用者三千人,张妙手部不管那些老幼妇孺,严格遴选,也有三千可战之兵。故而,通过这三人的配合或强制配合,赵营的重立,就建立在嫡系部队与补充进来的这三方人马的基础上。

从最大的方面看,赵营分两军,一谓“老本军”,一谓“先讨军”。

老本军顾名思义,即是赵营之核心,是根本所在。有这个威望以及能力担任老本军总兵的,非侯大贵莫属。先讨军乃赵营野战主力,任总兵之人也没有悬念,徐珲是也。

两军的参军,先讨军还好说,直接就确定了偃立成。这个与刘孝竑同出施州卫大族的士子有着与刘截然不同的性格,非常能与人打交道。之前,他辅助侯大贵,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成功打消了侯大贵对于读书人的厌恶,并取得侯大贵的信任。且从他平素里的言行举止以及对军务方面的贡献来说,还是颇为靠谱的。赵当世认为把他调到徐珲身边,并不存在问题。

反倒是老本军的参军,赵当世深思熟虑良久,悬而不决。侯大贵与徐珲的脾气,一个似火,一个似冰。侯大贵此人,你只要能被他接纳,就如同融入了他的火焰,会得到极大的信任与自由;但徐珲不同,他是个主见很强的统帅,很多时候,军队的事,都是他一个人说了算,旁人若有异议,很可能遭到他的强烈反感。早前,在徐珲左右的是水丘谈,这人也是从施州卫与刘、偃一并出来的士子。但这水丘谈精于书牍算数,却讷于言行更不通军事,所以徐珲只是把他当一个笔杆子使,两人之间从未产生过意见上的分歧与争论,也因此一直相安无事。把偃立成调过去配合徐珲,很重要一点也是看中的偃立成为人处事的圆滑。

但偃立成一走,拿谁辅佐侯大贵成了老大难问题。参军之职十分紧要,赵当世不会轻易把人摆上去,他的本意,是在昌则玉、覃奇功、穆公淳三人中择一。然而通过昌则玉的言行赵当世明显能感觉到,其人之志,绝不在于一将身边,换句话说,他愿意牺牲武营余部来换取加入赵营,就是希望能在赵当世身边博得一席之地。且凭他的能耐与见识,把他下放,也着实大材小用,赵当世以后用得到他的地方还有很多,必须留在身边。本来穆公淳很合适,他擅长出奇计,但眼光不高,放在战术层面的作战部队里刚刚好,但这人脾气差,又挺孤傲,把他和性急火爆的侯大贵绑一块,有什么后果可想而知。所以思来想去,还是宽容大度,又沉稳干练的覃奇功为第一人选。有他在身边,侯大贵既能得到约束,也能得到指点。只是此时当事人不在,赵当世也怕覃奇功接受不了这样的安排,所以就暂时定了个方案,准备等见了覃奇功再行确认。

老本军下四营,按例分前、左、右、后,每营二千人。千总分别是白蛟龙、吴鸣凤、熊万剑与张妙手,与之对应四营的参谋则是惠登相、刘拥金、白旺、李延义。惠、熊、张先前地位摆在那里,不安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