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读书人,也不愿动粗,“你让何总管好好管管这厮。总管总管,连手下当差的都看不住,还管什么钱粮!”
赵营六使,亲养司与特勤司长官称“指挥使”,稽察使与教练使长官分别简称“稽查”与“教练”,内务使与钱粮使则都惯称“总管”。钱粮使王来兴与副使水丘谈忙不过来,内务使何可畏便也去帮忙,郭名涛被发配到何可畏手下,这次也随行入寺。他意欲趁隙去见华清郡主,但事不周密,为庞劲明的手下察觉,故而给赶了出来。
郭名涛的风波方罢,寺外来人寻见侯大贵,是老本军后营的把总吴亮节。侯大贵先在心里嘲讽一声“小白脸”,然后道:“人来了?”
吴亮节撩了撩因为汗渍而乱布于额头双颊的头发,喘定了气道:“回总兵,二千七百三十四人都带来了,现全在寺外等待清点。”
侯大贵心道清点个屁,口道:“不必点了,待会我和姓柳的说,让他把人带过去就成了。”这些老弱妇孺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但在侯大贵看来,重要性远不及后院那些不会走路不会讲话的粮草,反正是要丢给官军的,少几个多几个又有什么打紧。
吴亮节连声称是,说句:“若无他事属下就先走了。”见侯大贵自顾自狼吞虎咽全然不理自己,怏怏离去。
吃完中饭,侯大贵回到正殿,发现柳绍宗早已端坐在了那里,暗自冷笑。他坐定不久,王来兴匆匆走来,将一张纸摆到侯大贵桌前,道:“后院的物资粮秣都点清了,请总兵阅看。”
“嗯,好。”侯大贵点点头,乜视柳绍宗一眼,拿起纸便看。
柳绍宗表面若无其事,其实心里着实惊讶。他看不出,对面这个五大三粗的糙汉,居然识字。要知道,就算在明军中,识字的军官也并不多,甚至很多名震一方的总兵、副将,与普通杂兵无异,全是目不识丁的大老粗。
且不论那几个貌似斯文的清点人员,就赵营的一个厮杀汉,竟也有几分文化。只这一点,柳绍宗对于赵营的观感登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隐隐感到,这赵营能在汉中折腾这么久还依然稳固,不是没有理由。
他却不知,这是侯大贵耍的一个花枪。头一次代表赵当世出面会晤总兵一级别的明军将领,侯大贵自不愿意给对方看轻、折了赵营的面子,同时也想给官军造成些压力。所以他一早就与王来兴、何可畏等打好招呼,约定了一张纸上先写粮草数,再写盐豆数等等次序。至于数字,他此前死记硬背,基本记熟了一到十以及百、千、万的形状,这时一览,自无障碍。
从纸上看,官军这次带来了麦谷杂粮等凑一起,基本上达到了九千石左右的水准,至于少去的一千石,怕是在路上给押送的民夫兵士吃掉或是军官分润了,这是当初定下协议一个小漏洞,给柳绍宗钻了,倒也无关紧要。
大头拿到,侯大贵心定不少,接着看,除却粮草,火药也有一千斤。虽不多,但聊胜于无。与流寇交易,给些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