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山海(三)

作者:陈安野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的正蓝旗由原来象征“国主之色”的两黄旗之一的镶黄旗改来,并在黄台吉生前得到多次补强,实力雄厚。原来由黄台吉亲自掌握的正黄旗与镶黄旗都基本支持豪格,镶蓝旗旗主、努尔哈赤的侄子郑亲王济尔哈朗也倾向豪格。所以豪格一旦即位,便得两黄、两蓝四旗拥护,占八旗一半,自然能很快稳定局势。论实力、论资历、论能力,豪格都颇有优势,当时包括图尔格、索尼、鳌拜、谭泰等在内的清国重臣都相继拜访豪格,毫不忌讳展示自己的立场。

起初,多尔衮本身的实力并不强。努尔哈赤时期将自己控制的正黄旗与镶黄旗拆分给十二子阿济格、十四子多尔衮与十五子多铎分别统带。正黄旗一分为二,阿济格与多尔衮各得旗中十五个牛录,分别担任小旗主;镶黄旗同理,努尔哈赤本人与多铎各十五个牛录。但当时因三个儿子都还小,是以两旗实权仍在努尔哈赤一人之手。

努尔哈赤死后,黄台吉把两黄旗与两白旗的旗色对调,那时候多尔衮只是领有正白旗半旗的小旗主罢了。倒是多铎受惠于部落“幼子继承”传统的影响,接收了努尔哈赤的所有牛录,成了真正的旗主。不过,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人一母所生,关系非常亲密,他们控制的两白旗合计有九十八个牛录,仅次于豪格正蓝旗及黄台吉遗留两黄旗的一百一十个牛录,要是没有代善的两红旗与济尔哈朗镶蓝旗的九十六个牛录支持豪格,多尔衮一方对上豪格一方,实力其实差距不大。

此外,论军功资历,多尔衮亦曾在征伐察哈尔部的林丹汗、对抗明廷的松山堡之战等战事中立下大功,较之豪格并不逊色。且豪格为人暴横粗鲁,多尔衮更加谦逊善接纳人心,声望更佳。多尔衮仔细琢磨双方的优劣势后认为,自己之所以受到阻力,症结就在黄台吉遗留的重臣们担忧黄台吉一脉被颠覆从而失势。继而审时度势,暂且打消了自己上位的念头,以拥立黄台吉第九子福临的条件对代善与济尔哈朗重新出牌。

选择福临,一个是觉得他年纪小好控制,另一个想法则来自后宫。

黄台吉为帝,册封五名后妃为五大福晋,地位超群。多尔衮很聪明,先找上了地位最高的国君福晋、中宫皇后哲哲,跟他商量福临为帝的事。果不其然,哲哲对多尔衮的提议非常赞同。哲哲本身是蒙古科尔沁部贝勒莽古斯的女儿,科尔沁部是清国的重要盟友与姻亲,为清国平定蒙古诸部出力甚巨。哲哲不希望黄台吉死后科尔沁部的地位有所下降,她固然没能为黄台吉诞下子嗣,可她的侄女、同样来自科尔沁部的五大福晋之末的庄妃本木泰之子即是福临,福临登基,对科尔沁部的帮助是一样的——她另一个侄女、在五大福晋中地位仅次于她的宸妃海兰珠的儿子可惜早夭了,否则将是比福临更合适的人选。

五大福晋之四的淑妃亦无子,多尔衮思及老传统“幼子继承”,还提到了五大福晋之三贵妃娜木钟的儿子博穆博果尔。博穆博果尔是黄台吉最小的儿子,拥立他或许还能以传统习俗为理由,争取更多人的支持。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