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捭阖(二)

作者:陈安野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办妥了。”

赵元亨道:“妥是妥了,可是数万关辽军都留了辫子。”并道,“吴三桂早前说‘联虏平寇’,现今寇也算平了些许,他却把自己也套进去了。”

陈洪范勒紧辔头道:“鞑子野心勃勃,实我大明劲敌。让关辽军留辫子,又封吴三桂为王,摆明了所图甚大,绝非简单当援军来的。吴三桂拆了东墙补西墙,做到最好不过如此。生死存亡之际,保命为先,人之常情。”

赵元亨摇起头道:“到底辽东太远,我朝廷鞭长莫及。”又道,“希望留辫子此举正如吴三桂所说,是权宜之计。”

陈洪范笑笑道:“这种话,听听就行,是不是权宜之计,不在于吴三桂,而在于我军。”

“此言何意?”

“吴三桂剃发若可视作不得已而为之,那么后续接受封赏,足见其心未必就完全抵触鞑子。可他又对你我恭敬备至,送出数十里。你当他是怎么?”

赵元亨忿忿道:“这厮想骑墙。”

“不骑墙,他活不下去,或者说关辽军难保。”陈洪范道,“从他甘愿舍弃家口也要保全关辽军便知,在他心里,‘权’这个字的分量有多重。他要保权,只能择强而事。他都留了辫子,你还指望他这人有什么君臣大义?”

赵元亨闻言,遍体生寒,不禁口吃起来:“照这么说,吴三桂若跟了鞑子,那么山海关这一战,看似为我大明驱逐了闯贼,其实更引一强敌入室?”

陈洪范嗟然道:“要这么说倒也为时尚早。鞑子什么举动,还要慢慢观察。但是你我必须尽快将北边的形势通报给主公。无论如何,天下形势已变,我军都需早做准备。”

赵元亨长叹道:“本以为山海关之战是个终局,没想到却是个开始。”

西安府城北面八十里,三原县郊外。

这里刚结束一场战斗,大明宜川公马万年与崇信侯谭弘率军埋伏此处阻击意欲从西北驰援西安府城的大顺西宁节度使党守素的万人。党守素的前锋党孟安冲击马万年及谭弘麾下的枪阵数次无果,稍稍退却,预备两翼的飞捷左、飞捷右、一冲、忠贯四营马军立即趁势背袭。党守素溃败,直退往耀州、同官等地。

大明马军直追十余里方罢,四营统制韩衮、马光春、周遇吉及吕越临时碰头。

“党守素敢不顾后路被切来援西安,看来孙传庭已经离开宁夏了。”马光春分析道。

韩衮道:“王爷说过了,孙传庭未必会来西安。”

周遇吉冷哼道:“西安我军重兵云集,不缺他那两万人。”

马光春往下说道:“孙传庭此去走陕北,榆林卫是必经之路。听说近期先前退去山西的高一功一支兵马辗转亦绕去了榆林卫,加上原有王良智的守军,榆林卫闯贼兵力亦达万人。党守素沙场宿将,在西安吃了亏,定不会再来碰壁,我猜他十有八九会调转矛头,尾随孙传庭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