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斗折(三)

作者:陈安野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全无半点反击的心思,甚至没有突围的意向。遂从这里判断出,一心固守的刘忠必然是想等待援兵的到来。换言之,太原的闯贼主力很可能做出了反应。

侯大贵用韩衮等马军在潞安府流动作战,自率步兵提前向南撤入泽州,同时通过哨探、商旅及顺军俘虏等渠道打听顺军主力的动向,并很快了解到,太原府的顺军正朝着辽州、沁州方向集结。这便说明,其众后续必然将往晋东南。

策略奏效,侯大贵立刻按计划将兵马陆续撤出潞安府,抛却辎重,马军在前、步军在后,星夜兼程,重新越过乌岭山回到绛州。果不其然,挂甲庄的袁宗第万人已然不见了踪影,侯大贵大喜过望,即刻全力北上,沿途州县若无滋扰全都绕行。短短数日,便从冷泉口出平阳府,进入汾州。

看得出,顺军自从在北直隶连受重创,对兵力部署非常谨慎,非迫不得已绝不盲目分散兵力。李自成要驰援晋东南,平阳府、汾州、太原府一带几乎所有顺军都奉命前去集结。这倒在情理之中,毕竟当前局势不稳,地盘转换无常,只有保留了有生力量,才能将政权支撑下去。

据悉,顺军留在晋北的部队仅剩下驻防忻州的李过两万人,天遥路远,对侯大贵军难起阻力。侯大贵在介休县停留了两日,补给军需,随后绕过汾州,攻克金锁关,中途听说黄芦岭关没什么闯贼,便再接再厉,赶在日暮前抵达关前,一鼓拿下。

“还好主公只给了我万人,要是人再多,这千里转进的事,可行不通。”侯大贵早先埋怨自己人少,如今顺风顺水,又庆幸起自己人少了。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手里有什么筹码,就用什么筹码,只求挣得多便是。”穆公淳的奇计基本实现,心里大石落地,这几日更添精神。

“也不知道榆林卫那边情况如何了,这些日子,貌似没遇到从那边逃难的流民,难道榆林卫的战事有分晓了?”侯大贵用手支着脑袋道。

“明日开拔,可让韩统制先走,提前搜罗消息,以免届时调整不及,自陷困境。”

“嗯,原该如此。”侯大贵答应道。

但他没有想到,留在黄芦岭关过宿的当夜,榆林卫的战况就火速送到了面前。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