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向着飞奔而来的宝物,鬼谷天师挥了挥手。
于是身化流光一往无前的玄阴神幡就停住了,像远处的十二法相一样瑟瑟发抖。
不过鬼谷天师并没有难为它,掂量掂量神幡的重量,感受感受其中意念,他手一松任由神幡没入星机盘,脸上挂满了好奇:“确是死了,没有死透故而……”
还想被抢救一下?
但只是如此显然不足以形成眼前天崩地裂的景象。
这一幕到更像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一拍即合!
鬼谷天师虽然洞察天机,这一刻也是旁观者模糊了。
反倒叶寒作为当局者心里门清:是因为布莱梅曼极限吧!【注一】
布莱梅曼极限说的是,尽管可以通过结构与算法优化不断提高量子计算的能力,但其计算能力还是有上限的——
在量子物理的框架下,宇宙中所有物质的计算能力都不可能超过每千克c^2?,也就是光速的平方除以约化普朗克常数。
这是仿佛光速上限一般的计算能力上限。
又如同智能方程式e=mc^2,质量释放的能量只有这么多!
是个只能不断接近永远无法达到的数值。
因为达到的那一瞬间,消耗的能量会使你的计算机直接坍塌成一个黑洞。
眼前这不就是坍缩了吗?
不是说永远无法达到吗?
上限就是用来突破的吗,就好像规则就是用来违反的。
好吧,真正的原因并非这个,而是……切伦柯夫效应。
光速理论上是宇宙的速度上限,永远无法突破,但介质中的光速比真空光速低很多,粒子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便可能超过光速,这种情况下的超光速,就叫做切伦柯夫效应。
现实中这种效应只会发出一点辐射——一种淡蓝色的微弱的可见光,以及更多的不可见的紫外光。
最大作用是做成计数器来探测高速粒子。反质子就是这样发现的,研究中微子震荡的探测器也靠这个。
切伦科夫因此获得了195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但也就到此为止了!
虽然切伦柯夫效应的确超光速了,传说中超光速也该有机会形成黑洞……但是并没有。
毕竟,那速度虽然超过介质中光速,并不是真的超光速。
不过星机盘的量子计算又是另一种情况——切伦柯夫效应只是换了一种介质,而星机盘,是换了一座宇宙啊!
一个灵气已经枯竭,法则已经撕裂的行将就木的宇宙。
在这宇宙里,光速上限已经大大降低。
空间的扭曲,甚至令得光子显而易见的不走直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