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贫穷限制了想象力

作者:静物JW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肖像画的。

这里真正专科毕业的只有两个人,其中一个还是从台湾招到的,可以说吴邪并不看重画工,因为要找个画画好的人太容易了,但要找个会画漫画的人却大海淘沙。

这次去美影厂,最好能带回二三十几人,这样只要再招二三十个有想象力的学徒,培养一两年就差不多能出师了。

吴邪此时还不知道,乔尤和公孙野打算给他送上一份大礼,或者说大佬在这边有了意外收获。

先前就说过了,美影厂在浩劫期间流失了很多人才,大佬根据这两个宿主的父亲找到了很多已经改行的前美术厂员工。这些人就算放下画笔好几年了,但一身功底也远超吴邪招到的那些外行。

这样的人可是不少,甚至有不少人打算重回美影厂。

大佬当然是觉得别回去了,不如直接去香港。

这个时期正好是出国管制最松的时期,只要没人故意为难你,接到香港亲戚的信件和外汇券后,基本都能被批出去。

如果再托人找找关系,比如送几张肉票和粮票,那就万无一失了。

第二天,吴邪带人买了数百盒各式糕点,这些是送给美影厂普通员工的礼物。随后还买了不少海鲜干货,名牌钢笔等物品,这些是送给领导的礼物。

他其实不知道这些东西对方会不会收,哪怕最后都交上去了,但礼物送出去就会好说话,礼多人不怪嘛。

但光是送这些东西显得太俗气,吴邪早就做好了去上海的打算,之前去日本的时候就买了不少动漫和相关书籍,相信这些东西美影厂的人会喜欢。

十年前,他们或许看不上日本人的东西,但人家快速进步了十年,这边却原地踏步了十年。

现在的日本只是做不出中国几种特色漫画,但业内平均水准在十年前就已不逊色中国,如今的美影厂只能集中一批骨干来制作一两部高水准的动画,年产量已经很低了。

大佬心里认为美影厂的衰落不可避免,国内很快就会由拨款模式过渡到市场化模式,除了极少数面子工程之外,大部分自谋出路的电影厂和电影人都面临揭不开锅的境地。

国家一向不重视动画,商人也是如此,宁可给《红高粱》大把投钱,也不愿给美影厂留点残羹剩饭,此刻早已人才断档的中国动画,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本就没什么未来了。

大佬记得很清楚,九十年代后,“一切为了孩子”逐步变成了一个不能触碰的道德禁地,这里未尝没有浩劫一代的心理补偿作用,这些人群将很多本该由他们承担的东西加到孩子身上。

然后是国内对影视作品的审查和条条框框一直呈现加强的趋势,这种退步的原因足以写一本书,总之结果就是八十年代的春晚甚至有“领导,冒号”这种露骨的反腐相声,一些电视电影甚至可以直接讽刺和批判社会现象,提起浩劫根本不用隐晦的暗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