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问题,这也是他想要的结果。
天才是需要敲打的,只有先让他认识到科研的残酷,自己在一旁指导他,才能够让他的未来走的更远。
前段时间一直没有功夫,今天杨烨终于忙完了手上的事情,打开了周阚的作业u盘。
想要认真负责的看一下最近周阚的学习进度,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结果当他插上u盘,逐渐浏览了其中的内容之后。
脸色就慢慢变得严重。
直到他看完这几篇报告之后,原本已经回到家中准备休息的杨烨立刻神色紧张的简单收拾了一下自己的东西。
开车回到了学校的实验室。
周阚的报告里面提出了几个有建设性想法的意见,并且里面包涵了一些经过简单验证的公式。
至于潜航器最为关键的控制系统,周阚也在报告里面提出乐构想,并且表示自己已经有初步的想法了,只是还没有时间实践而已。
啊,这!
原本杨烨挑选这个项目给周阚的目的就是这个项目他曾经完整的参与过,熟知里面的每一个步骤。
如果是周阚学习的话,杨烨很容易就可以给他指导。
像现在他手里的项目,很多都是需要推进实验进度而不是学习,并不适合拿来教授学生,让学生积累经验。
可是现在好像所有的事情都超乎了杨烨的发展。
周阚是像杨烨想的一样,是一个小天才,学习进度非常快。
可是他是真没想到,他居然可以在这个项目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想法。
而且这个想法就拿杨烨现在的眼光来看,居然是有机会可以实现的!
这是天才...还是运气?
这些杨烨不知道,也并不关心。
他在意的,就是要亲自验证周阚的想法的可行性。
如果经过处理过的数据是真实的,那这些资料就是有效的。
搁置了两年的项目,很有可能重见天日?
比飞行器更早的迈向市场?
不,绝对不止这样!
无论是飞行器还是潜航器,他的控制系统都是最关键的东西。
那么,两者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通用性。
比如说,可以通过验证潜航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来重新设计构想一个飞行器的稳定系统?
杨烨忽然觉得,多年以来的坚持似乎可以看到了曙光。
他怎么也不会想到,最为关键的东西,居然在一个本科在读的大二学生身上发现了!
实验室的灯光从夜晚一直亮到天明,直到天色大亮。
验证了一部分数据正确性的杨烨终于觉得身体有些熬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