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真心的赞美

作者:冷清洛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命名的学校。

毕良野和查旋是润城的天,他们创办学校也是为了润城的子民,不为了敛财,也不为了突出个人主义色彩,所以故乡名字命名再好不过。

教育局得知后不拍马屁由衷的赞扬毕良野爱民如子,查旋心善慈爱。

各家报社相继打出版面,让查旋的名声一时间在润城是彻底翻了天。

不再是从前靠美貌和家财占据版面的第一名媛,而是活菩萨下凡的大慈善家。

学校的大部分情况准备就绪,只是还差教师的问题,不过也要看学生们入学的情况。

毕良野派了警局的人挨家挨户统计上学孩子们的人数,前提条件是只统计那些上不起学的家庭。

能够上的起学的查旋不打算收,也不能抢了别的学校的生意和各位教师的饭碗。

好些名流为了和毕良野查旋攀关系都要让孩子来,被查旋拒绝了。

大家说“我们都交钱,也可以给学校捐东西嘛。”

毕良野回“不收你孩子,你有心也可以捐东西嘛。”

这些人被噎的没话,拿到入学名额却也得履行诺言又捐了钱。

不过警局的人统计出来能入学的孩子并不多。

免费的都去不起,因为这些家庭的孩子要担当家里面的生活主力。

中等年龄的孩子要趁父母做活的时候照顾老人,弟弟妹妹。

大一些的孩子要去学手艺做学徒,这样他们有饭吃,有钱赚,可以贴补家里,还可以省粮食,还可以做活。

若是去上学,家里面的活没人干,最重要的是少了那做学徒的钱和学徒地方供的饭。

年纪再小的就是在没有入学的必要,像小富少辉那个年龄其实算小的,只不过他接受的教育早而已,而他这个年纪放在这些家庭就是要照顾弟弟妹妹,要做活的。

所以警局几天下来统计的人数少的可怜。

查旋听完恍惚的坐在沙发上,竟不知道免费都不能让这些孩子来啊。

她还一味的担心教师不够用,这么一看好像是教师多了。

城里周边村庄的孩子都在村子里面的小学堂上学,学生们也是寥寥无几,更不能来城里,因为路途遥远。

像毕良野上次救的难民就没办法来,路途耗不起。

小人儿陷入苦闷,毕良野也在想办法。

现实总是比预想要残酷许多,之前毕良野想过这个问题,却没想过这样严峻。

他以为最差该是有几百人可以来,却没成想只有不到一百人。

润城的人口数量大概在四十万左右,可见刨除那些能够上的学的少数家庭,其余人当中竟连几百人都达不到。

润城这样的港口贸易城市都是如此,谈何别处。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