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下。
白莲教的声势顿时一时无两,裹挟的百姓多达五六万人,号称十三万,大张旗鼓地沿江而下,声言欲夺金陵。
潘刺史收到战报,当即从金陵出动三万精兵,再征召了沿途府县的兵马,合兵五万西进迎战,准备将白莲教叛军扑灭。
扬州军的主力走了五六日之后,苏州这边又出了动乱。白莲教叛军以淀山湖为中心,突然起事,一举夺取了苏州府城,随后四处出击,往攻镇江、松江、嘉兴、湖州、杭州等府县。
行军到半途的潘刺史顿时陷入了进退两难之境,急令各地严守城池,各城自保即可,不许出城野战。
随后潘刺史迅速权衡了形势,认为九江这边的叛军应该是偏师,苏州府的叛军才是主力。于是潘刺史留兵两万,固守芜湖,又行文江北,命江北道的兵马固守城池,尤其是合肥、安庆、滁州等要害之地,绝不可再被白莲教的叛军突袭得手。
安排妥当之后,潘刺史便又率领着三万精兵,马不停蹄地往苏州而去。
不想大军刚刚进入苏州地界,便遭遇了白莲教叛军的埋伏。潘刺史一番血战,总算杀出重围。不过三万大军也只剩下了一半,狼狈逃回了金陵。
经此一战,官军士气大跌,白莲教声势大振,好些府县见事不可为,等到白莲教的兵马到来,都直接开城投降了。白莲教占领的地盘越来越大。
眼见得此,潘刺史也坐不住了,又从各处召集兵马,合兵二万三千人,并从浙东、闽地征调了两万兵马,准备两路齐出,夺回苏州。
这一次潘刺史吸取了上次冒进的教训,大军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并不计较白莲教的叛军又夺去了几座城池。
叛军无法伏击潘刺史的兵马,只得收敛了兵锋,将力量集中起来,准备与扬州军决战。
潘刺史打着先集中全力,扑灭苏州叛乱,然后再回头去镇压九江叛乱的主意。白莲教那边也想着毕其功于一役,索性便在苏州城集结重兵,共有精兵八千,多年信教的忠诚教徒三万人,其余新近裹挟的青壮五六万人,合计九万兵马,准备正面击败潘刺史的大军。
潘刺史的兵马在湖州与浙东、闽地的兵马会合之后,共有精兵四万三千人,再加上征调而来的民夫四五万人,合计也有八九万人,浩浩荡荡地往苏州而去。
双方很快就在苏州城下相遇,大战一触即发。
潘刺史知道叛军士气旺盛,军中又多修士,还有不知多少的红莲狱箭等利器,正面交战,自己未必能有多少胜算,因此一直求稳,大军在城外三十里处便安营扎寨,深挖沟,高筑垒,各类箭塔望楼密密麻麻,时刻防备者叛军袭击。
白莲教那边也极为重视此战,青莲长老亲自压阵,白莲长老也赶来相助,再加上二护法、三护法等十余个高手,在顶尖战力上完全压制了扬州军。
叛军推出的首领果然就是当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