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扬州战起

作者:硕鼠肥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盱眙也是交通要道,乃是淮南通徐州和扬州府的门户之地,王丰一直在洪泽湖驻扎重兵,白莲教自然也相应地在盱眙驻扎了一万五千重兵。

虽然盱眙守军在增援泗州的时候折损了数千人,但剩下的万余兵马也足以坚守一段时间,等到白莲教大军来援了。

事实上,因为扬州富庶,白莲教又善于蛊惑人心,聚敛钱财,因此其军中钱粮一向并不缺乏,虽然多次调兵增援荆州,但白莲教在扬州这边的总兵力却一直维持在十五至二十万的规模上。

这一来是因为扬州富庶,养得起兵。二来则是王丰拥兵近十万,虽然其中半数是水师,但也对白莲教造成了不小的压力,必须保有足够数量的兵马,才能压制王丰。三来则是扬州各地的义军此起彼伏,也必要有一定的兵马才能镇压得住。

白莲教手中有这么多兵马,在闻听徐州刺史被王丰赶出徐州之后,居然率领败军悍然进击淮南之后,自然勃然大怒,当即开始调动兵马,往泗州、盱眙而去。

白莲教的淮南之地本就驻扎了五万人,其中一万五千在盱眙一带,防备扬州府,两万在寿州一带,防备豫州之兵南下,另有五千驻扎在合肥,把控淮南中枢,其余一万人则驻扎在巢湖、皖城等要地。

总领扬州事务的刘刀儿从淮南各地紧急抽调了一万五千人,先一步出发赶赴盱眙增援。自己则随后在江南又调集了三万精锐,也火急火燎地往盱眙进发。

倒不是刘刀儿不想再多调些兵马,实在是白莲教至少要留五六万兵马防备扬州府以及沿海一线。虽然与王丰有约定,但万一王丰突然找个借口将约定废除了呢?

因此这是不得不防的。

此外扬州内部分叛乱此起彼伏,不但有潘刺史暗中组织的兵马,还有江淮之地的豪杰趁势而起,以鄱阳湖、巢湖和武夷山及其各支脉为中心,不断向周边辐射。为了镇压这些义军,白莲教也必要留下数万重兵。

再除去把控长江的两万水师,刘刀儿麾下虽名义上有十七万兵马,但仓促之间能够调用的,其实仅只三万至七万人之间而已。

当然了,这这些机动兵力无论调往哪一边,再加上那一边原本驻守的兵马之后,其总兵力便也会瞬间增长到近十万之众,足以打一场大决战了。

在刘刀儿率领三万精兵赶赴盱眙之后,淮南的总兵力便达到了八万,具体到盱眙之地,驻军加上前后两路援兵,总兵力也超过了五万五千人。徐州刺史带来的兵马也差不多是五万余人,双方数量相差不大,但徐州军是远道而来,立足未稳,一旦战败便将万劫不复。而白莲教的兵马却是主场作战,钱粮充沛,且只要能将战事稳住,便能继续从容征调援兵,局面比徐州军要好得多了。

果然,徐州军连日攻打盱眙不克,闻听白莲教援军即将抵达,只得撤军返回了泗州城,全力巩固城防。

那徐州军依托泗州城,在城外进击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