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亮的攻势稍一停歇。
这一次,是因为诸葛亮识人不明,丢了街亭重镇,失去了攻打长安的北面捷径,没了地利优势,所以才被迫撤军,魏国侥幸收复了失地,可是三郡的百姓人口却悉数被诸葛亮迁到了汉中。
同年冬,诸葛亮听说前大司马曹休战败身亡,所以再一次北伐,并以攻城车猛攻陈仓,要不是当初的大将军曹真有先见之明,预先派遣郝昭将军镇守在那里,可能陈仓重镇就这样丢了。
太和三年春,蜀军再一次准备好了粮草兵马与甲胄刀矛,诸葛亮派遣将军陈式,一举占领了大魏武都、阴平二郡。
将军郭淮帅军前去,企图争夺收复二郡,可是诸葛亮率主力军向魏军后方退路建威城,郭淮不敢自陷死路,只能立刻紧急撤退。
蜀军顺利占领二郡之后,诸葛亮还安抚了当地的氐人、羌人,然后留兵据守,自己则率军返回了汉中。而这武都、阴平二郡,直至今日,大魏也没能够收复回来。
如今,诸葛亮又提兵来犯了,而且,大司马曹真此刻已经逝世了!这叫满朝文武心中怎么能不慌张,怎么能不害怕?
曹叡也是一样,他一直在思索着,如今还有谁能够独挡一面,能够率天下之精兵,补雍凉之缺陷,成为此次防御蜀虏的主帅。
可是,他暂时似乎并没有想到合适的人选。
大将军司马懿虽谋略过人,可是却从未单独率领过十万之众进行作战,不仅如此,他最缺乏的,还是在雍凉军中的威望。
左将军、鄚侯张郃,虽然文武双全,终究只是可以统御两三万人的良将之才,也难有独当一面可以取胜的把握。
整个朝堂,此刻就这样,处于一种让人感到窒息的沉默之中,所有人都在沉思,可是却没有人想出办法。
就在这时,一个自朝堂左列前排发出的、低沉而稳健的声音,打破了这片沉默。
“臣,司马懿,愿自荐请缨,率雍凉之虎卒,破巴蜀之贼虏!”大将军、舞阳侯司马懿手持象牙笏,微微躬身,出列而奏。其实这些年来,他一直在隐忍,他不愿过早的展现出自己所有的才能,因为他认为还没有到合适的时机;他不愿过早的显露锋芒,因为这样只会让自己过早的被陛下猜忌。
可是如今,他不用再隐忍了,因为这个朝堂,这个国家,已经再也离不开他了。
至少,在新的将相还没有成长起来之前,他司马懿,已经是这朝堂之上的文武之首了。
他终于可以抬头去正视那个高高在上的人了。
这一次,他没有再像以前那样,低首躬身,战战兢兢,此刻的他,将腰身挺的笔直,用他那坚毅、自信而不容别人质疑的双眸,望着九龙金阶之上的帝王。
听了这句主动请缨的话语,曹叡的精神为之一振,他下意识的抬头看了看立在阶下的舞阳侯司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