叡无法忍受的。
曹叡盛怒之下,竟批复了八个字给解弘:
“汝非曾、闵,何言毁邪?”
此八字虽寥寥数语,但却分量不轻。
曾、闵,即是曾参与闵子骞两位孔门贤徒。
此二人不仅是孔门同窗,而且也皆是古时闻名的大孝子。
民间一向传有曾参啮指痛心的佳话:曾参少年时家境贫寒,时常亲自入山打柴以维持生计。一日,曾参家里来了客人,独自在家的老母不知所措,就用牙咬了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打柴时,忽然觉得心口一阵剧痛,他心中觉得一定是母亲在呼唤自己,于是他立即便背着柴禾迅速返回了家中,当他向母亲跪问缘故时,母亲这才说:有客忽至,吾不知所措,故才啮齿。
而闵子骞,则在民间流传有单衣顺亲、鞭打芦花的传说。这闵子骞乃是曾参的同门师弟,亦是孔子高徒之一,在孔门之中,一向以德行与颜回齐名,为孔夫子座下七十二贤人之一。
闵子骞少时即为后母不喜,时时遭到后母虐待,在一个隆冬,后母以芦花替绵制成的衣服给闵子骞穿,而将棉絮衣物留给自己所亲生二子来穿。
三九严寒之际,子骞着此芦花衣,自然寒冷难禁,因此颤抖不已,其父却不知情,反斥之懒惰,因此取家杖笞闵子骞,这不打不知,一打之下,父亲才见子骞衣绽处有芦花飞出,父亲心中诧异,又去查看那后母之子的衣服,又发现二人所穿皆是厚絮。
其父心中自然愧忿之极,因此盛怒之下欲休子骞后母。
不料子骞以德报怨,竟跪求于地道: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其父闻此言,心中对子骞的愧疚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但他转念一想,自己一怒之下休妻确实也非理智之举,于是这才饶恕了后妻。
从此以后,继母对待子骞如同自己亲子,全家终于得以和睦相处。正所谓: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闵子骞至孝如此,就连其师孔夫子都曾称赞他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而此次皇帝给解弘的八字批文,正是在斥责解弘:你并非是曾参、闵子骞那样的至孝之人,竟还有脸说自己因居丧过哀以至损害身体?
就这样,解弘也被天子派遣校事收押了起来。
一个身长体壮、眉目严毅、髭须浓密,身着进贤冠服的青年,此刻正端坐在案前,他再三仔细的阅览了几遍刘龟以及解弘二人的案情卷宗之后,开口言道:
“依我之见,宜阳典农刘龟,明知禁苑不可冒犯,却胆大包天,擅自猎兽,其罪或不致死,但亦不可轻罚。”
此人不是旁人,正是廷尉高柔长子,高俊。
听了这话,几人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身材高挑,筋骨瘦弱、微有髭须,身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