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老朋友曹爽成为了辅政大臣,毕轨这才再度复起,虽然此时他尚且还没有什么显要官职,但飞黄腾达自然是指日可待了。
“大将军,轨尚有一计。”
曹爽见毕轨又要献策,笑的合不拢嘴:
“哦?昭先有何良策,快快讲来!”
毕轨起身笑道:
“大将军,如今朝中,与司马家交好的重臣,数不胜数,以在下之见,光是升太尉为太傅,只怕还有些不足。”
曹爽听了这话,心中深以为然,他又问道:
“孤何尝不知此事,但苦无对策,不知昭先,有何妙计?”
毕轨继续进言道:
“如今台阁之内,以尚书令裴潜裴文行为首,裴文行与我等交好,自然无甚不妥。但五位尚书之中,只有五兵尚书孙礼,乃是先帝指定来辅佐大将军的人选。其余诸如度支尚书司马孚、吏曹尚书卢毓卢子家、客曹尚书王观王伟台、左民尚书赵俨赵伯然这五人,要么是和我们不对付,要么就都是司马氏的党羽,故大将军不可不多多在台阁上下一番功夫。此外,尚书右仆射卫臻卫公振爱女,乃是大将军之弟媳,此人也许可以拉拢一番。而尚书左仆射徐宣徐宝坚去世之后,此台阁副长之要职,一直有所空缺,我看,大将军可以先将这个空缺抢过来,至于别处,当徐徐图之。”
曹爽闻言,大是赞同,他又问道:
“昭先此言,深得我心。只是,这个可以胜任尚书左仆射、从而牵制那五曹尚书的人选,倒是让孤有些为难了。”
这时,新被曹爽征辟的幕僚掾属,尚书令裴潜之子裴秀,起身言道:
“李丰李安国,一向才名远播,只不过这些年来一直都未得重用,如今只不过担任永宁太仆之闲职,以我之见,尚书左仆射一职,非李安国莫属。”
曹爽听了这话,心中顿时豁然开朗,点了点头,他心中突然想起了一件事,于是又问道:
“中书省也是钧衡重地,不知是否需要整顿一番?”
裴秀继续言道:
“中书令孙资、中书监刘放二人虽然心思叵测,但暂时还不宜大动。除此之外,掌管众多常侍的侍中寺原任长官,侍中陈矫逝世之后,其职务也暂时有所空缺,我看,可让何曾何颖考,与孙邕一同掌管侍中寺。廷尉高柔,人品虽刚正不阿,但奈何与司马家交情深厚,且兼司马懿眼明手快,安排了他自家侄儿司马岐任了廷尉正。廷尉府上上下下此时都是司马家的人,咱们一时之间倒是插不上手了。”
“昭先所言,甚是有理。孤会立即着人去办。”
曹爽见尚书台、中书省、侍中寺三大台阁暂时理清楚了,于是开始开始思考别的地方还有什么欠缺。思忖了半晌之后,他又言道:
“如今孤虽然是个都督中外诸军事的大将军,但地方的将军、刺史,也都还是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