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武生李琎

作者:风醉天下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声音道:“难得陛下赏识,李大人你还不快谢恩!”

李若琏刚才与李长儒一番交谈,心中对他十分佩服,此刻听他如此说,立刻跪地谢恩。

朱元璋笑着扶起李若琏后,又对李长儒道:“你且来看看,咱也给你带来了一个老朋友!”

说着,就将申湛然拉了出来。

李长儒见到申湛然,脸色瞬间大变。

随即跪下磕头道:“罪民李琎叩见陛下,罪民冒名实是情非得已,还请陛下恕罪!”

朱元璋听到“李琎”二字时,脑中并没有什么印象。

不过见李琎战战兢兢,心中十分奇怪,又仔细地查阅了崇祯的记忆,才发现在崇祯九年,有个叫李琎的武生曾上书请令江南富家助饷。

当时李琎这个提议在朝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尽管崇祯也颇为心动,不过由于众臣集体反对,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你是上书的武生李琎?”

朱元璋看着李琎,确认道。

李琎又叩首道:“罪民正是上书的武生李琎。”

朱元璋有些疑惑地道:“咱记得并未降罪于你,为何你口口声声说自己是罪民?”

李琎闻言一愣,随即将事情讲了出来。

原来李琎上书后,立刻在江南引起轩然大波,不少官绅都上书驳斥他。

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当时的内阁大学士钱士升,他不仅在朝堂上力争严惩李琎,还暗中指使江南士绅迫害他。

一时间,江南文士对李琎口诛笔伐,不仅驳斥他的上书,还故意曲解他的一些日常琐事。

随即以此为由,或指责他失礼,或训斥他不忠,或驳斥他不孝,凡此种种,不足而一。

李琎当时刚学艺有成,正意气风发之时,并未被流言蜚语吓倒。

而且他相信他的上书于国有利,朝廷纵使不采纳他的建议,也不会降罪于他。

所以尽管他当时已是声名狼藉,却并不惊慌,依然据理力争。

直到他接到一个同窗的传信,说县衙正准备以妖言乱政的罪名捉拿他时,他才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他也知道这是欲加之罪,根本辩无可辩,便连夜逃跑。

哪晓得江南的那些士绅都恨毒了他,对他一路穷追猛打,不仅有官府的通缉,还有民间的悬赏,让他避无可避。

无奈之下他只得逃来北方,没想到那些人得知他到北方后,竟仍不肯放弃,先后派了不少人来追杀他。

最后李琎只得隐姓埋名,投到沈家做了个佃户,才避过了那些人的耳目,过了些安静的日子。

后他又得朋友相助,本想以李长儒的身份参加科举,待有功名后再为自己伸冤。

却没想到文举比武举更加黑暗,他屡试不中,蹉跎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