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候。
谁家没三五个亲戚?
如果舅爷和姨奶他们留在这里,那别的亲戚怎么办?
因此,只能推后了。
此时正好老天做美,雪停了。
王家人往舅爷和姨奶回去的车上塞了一大袋的东西,让他们带回去。
桃花酒,桃花蜜,葡萄酒,花生油,以及一些零零碎碎农场的特产。
对此,舅爷和姨奶也没有客气,笑呵呵的踏上了回家的路。
俗话说,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亲戚。
当初王家穷的时候,他们从来就没有嫌弃过,时常接济。
如今,王家富了,要孝敬他们,他们又怎么会拒绝。
礼尚往来。
亲情需要经营。
那怕关系再好,如果三五年不来往,只会沦为陌生人。
因此,看到王家送那么东西给他们。
他们只会打心里高兴,知道当初他们没有帮错人。
舅爷和姨奶他们离开了,最不舍的其实是姥婆。
他们临走的时候,姥婆又流泪了。
这一次,是伤心的泪。
甚至,她还嚷着想回去。
可是,王家人怎么会同意!
要知道,环境养人,王家的条件这么好,不愁吃,不愁喝,吃的东西还非常好,这种情况那怕姥婆已经老了,都起码都多活几年。
可是,如果回到她的家里。
那怕舅爷他们再用心照顾,也肯定比不上王家的条件。
因此,不止王家不同意姥婆回去,就算是舅爷,还有姨奶他们都不同意姥婆回去。
因为姥婆的变化他们看的到。
面色红润,说话有力,那里像以前那样在家的样子。
这种情况,他们又不傻,为了老太太的健康,他们当然也希望姥婆能够留在王家。
当然,他们害怕王家会有想法,私下曾经找王奶奶说,兄妹几个要一人出一点钱,就当是王家照顾姥婆的补偿。
可是被王奶奶拒绝了。
按照王奶奶的说法,女儿照顾妈,那是天经地义,那里需要补充什么补偿。
这一点,王振非常赞同。
因为他觉得,如果亲戚也很利益挂钩,那就变味了。
她养你小,你养她老,不是天经地义的吗?
……
舅爷和姨奶走后,大姑,小姑他们也开始告辞了。
对此,王振一视同仁,也给他们塞了不少特产,让他们带回家给老人吃。
王大姑他们也没有客气,同样高高兴兴的回去了。
而后,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