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一七章--改旗易帜

作者:杨儒鸿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之兄的墨宝,那是三生有幸的事啊。”

杨鸿儒跟小强科普了一下--吴道子不但和李白认识,而且大李白2o岁,叫诗仙一声小白不犯毛病。

王羲之拈着笔,面带微笑在李白原来的字上修改起来。

为什么是修改而不是重写呢?因为画布地方实在是有限,重写地方肯定是不够的。

再说写两遍看着也不像话,这是育才文武学校,又不是育育才才文文武武……学校。

校园再大,名字也不能带回音啊!

所以王羲之只在原来的字上把边角拓开,使每一个字看上去都像是重写的一样。不过经过他这么一精修,这字一下子就浑然天成起来。

不过他只写了仨字--这次来的书法家不止他一个,所以他还留了仨字给柳公权表现一下:“剩下的就有劳柳老弟了。”

书法界素有颜筋柳骨的说法,柳公权的字最重骨力。

柳公权点点头也不说话,提笔就是写。看来是早就酝酿足了情绪。于是“武学校”这三个字就在他手底下重新做字了。

后三个字经他一写,格外峥嵘,连小强这外行都看得津津有味,尤其那个“武”字,真是剑拔弩张,看着就带种。

经过四位大佬这么一修改,育才的校旗算是改头换面了。

几个老头一起催促道:“挂起来挂起来!”

即使小强满心不愿,但也得尊重人家的意愿。毕竟旗是人家出力改的,你给收起来算怎么回事儿啊!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